天天看點

地鐵站裡也能看畫展,這對伉俪筆下的“錦繡河山”如此醉人

地鐵站裡也能看畫展,這對伉俪筆下的“錦繡河山”如此醉人

在上海的地鐵站裡觀看藝術展,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自今年初,汪觀清“大武有力”銅牛雕塑落戶人民廣場站後,南京東路站文化長廊又推出張鼎昌書畫展。前不久,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的館藏珍品複制品亮相龍華中路地鐵站。

最近,海派藝術名家樂震文、張弛伉俪的20幅寫生作品在陝西南路地鐵站的文化長廊展出。

在這一名為“錦繡河山”的畫展中,《春風和緻》《網師園聽秋》《赤水溪》《雪域古堡》等作品為行色匆匆的路人帶來了駐足欣賞藝術的理由。

地鐵站裡也能看畫展,這對伉俪筆下的“錦繡河山”如此醉人

陝西南路地鐵站文化長廊

熟悉樂震文、張弛夫婦的人都覺得兩人的精氣神很相近,但畫風各有特色。樂震文畫的山大氣磅礴,又不失典雅;畫的水涓滴連綿,又一路傳神;畫的光燦爛亮麗,又溫馨宜人;畫的雲縱橫飄逸,又松柔動情。而張弛的畫正如其名:張弛有緻。陳佩秋先生曾這樣評價她的畫:“色彩墨韻清新,用筆娴雅,大有奪得滬上山水畫冠軍之能。”

江南風景是此次展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樂震文以《深深庭院》《網師園聽秋》《缺月挂疏桐》等畫作描繪蘇州,畫中景緻比人們熟知的江南多了幾分意趣與詩意。張弛此次則帶來了幾幅描繪四明山的作品,呈現的是另一番江南意境。

樂震文告訴記者,盡管生活在江南,但真要表現出江南意趣,實屬不易。江南的美早被昆劇、評彈和繪畫表現得淋漓盡緻。要表現另外一個江南或者說是畫家心中的江南隻有一個方法:就是尋覓畫家自己的内心。這些年他走遍江南水鄉和園林,走到哪兒,寫生到哪兒。這些體驗喚醒了屬于他心中的江南,在這喧嚣的城市樓林中葆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自然。

張弛說:“畫畫就是我們在大自然中接收天地宇宙的資訊,再将那些資訊回報在畫面之上,我們隻是傳遞者。”

地鐵站裡也能看畫展,這對伉俪筆下的“錦繡河山”如此醉人

張弛《月下濤聲》

展覽中還有一批描繪梁家河、黃土地、大别山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藝術家在紅色地标實地采風、觸景生情的創作,見證着他們追尋革命先輩走過的路線印迹,并記錄下時代風貌的變遷。

1996年,樂震文帶學生去山西寫生, 他們從太原一路往黃河、延安方向去。第一次來到黃土高原,一路上基本看不到綠色,偶爾看到的是深溝裡難得的水塘、山坡頂端如無盡的平川。說是山溝其實是黃土的裂縫。那時,他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的渺小和生命的頑強。“想要表現這些景色,不是原先學的方法可以涵蓋的。如不赤心尋源,怎麼破得了原有的繭子。”樂震文說。

地鐵站裡也能看畫展,這對伉俪筆下的“錦繡河山”如此醉人

樂震文《臨潼十月》

圍繞此次展覽,上海地鐵以樂震文《徑草踏還生》《網師園聽秋》和張弛《寒林胧月》《金寨霞晖》為主題,制作了地鐵紀念卡。兩位藝術家則将《臨潼十月》和《月下濤聲》兩幅作品捐贈給上海地鐵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