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耳邊又萦繞起了熟悉的銅鑼聲,我的思緒飄着,進了一段泛黃的記憶裡。
小時候,我家門前時常響起“當當當”的銅鑼聲。每當聽見這銅鑼聲,我便會跑出來,也不管身上有無零錢——我知道,賣糖畫的來啦。我并不隻是想買糖畫,我隻是想聽聽那銅鑼聲,小時候覺得最好聽的莫過于賣糖畫人手裡“當當”不絕的銅鑼了。
“當,當當,當……”每每這時,賣糖人都會一手提着銅鑼,一手作着糖畫。食指與中指夾鑼棍,其餘三指勾着銅鑼,指頭一緊,便會發出一聲清脆響亮的“當---”。技藝稍高些的,便能夠一手作畫,一手敲銅鑼,聲音還那麼有節奏:“當,當當,當,當當”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在開露天音樂會呢。
“當---當”上了年紀的賣糖人敲出的的銅鑼聲往往遲緩,短促,少有“當——”的連音,因而大部分銅鑼聲顯得沉穩,像是大提琴的低音“當——當——”,這聲音猶如賣糖人,仿佛經曆了歲月的洗禮,沉穩,踏實。
隻見賣糖人邊敲鑼,邊在小鍋中化好糖,再從小鍋中舀出一勺糖漿,輕快地做了個蛇身。緊接着又在身上彎彎曲折地塗了一條長線,一看,呵!老人家原來是在做龍身子!“當——當”伴随着有節奏的銅鑼聲,老人家又添了一個眼睛兩個角和龍須子。“當當當——”像是提醒圍觀的人戲的高潮部分就要到了,老人家拿起一把薄薄小刀,用兩指按住,輕輕地往前一推,就把龍鏟起來了!
每每這時,在急促的“當當---當---當當”的銅鑼聲中,圍觀的孩子一片歡呼,又蹦又跳,仿佛那龍已在騰飛。那興奮,那快樂,至今難以忘記。
時光荏苒,我們在長大,記憶在遠去,“當當當——”的聲音更多的是在記憶深處了。我好想放飛自己,回到童年,就像英子盼望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樣,我也迫不及待想穿越時空隧道,再聽一次“當當當---”的銅鑼聲,這樣,童年就又會重臨于我心頭。
“當,當,當”銅鑼聲仿佛又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