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的沉默》是一部創意非凡的佳作。

影評人鄭傳對它的簡評是:“蟲眼看盡浮生百态,既檢討過去,亦放眼世界。看似輕描淡寫,實乃舉重若輕的大師手筆,為日本躁動的六十年代,留下最宏大的影像腳注。”美國日本電影學者邁克爾・雷恩有一篇頁半的影評,對本片有大量精辟的說明。
圍繞着毛蟲揭開劇情,以電影反映日本社會曆史的“蛻變”。
北海道的夏天,一個少年在百貨大樓觀看蝴蝶标本後,于郊野用白網捕捉了一隻蝴蝶。他的老師向他解釋,那蝴蝶是生長于長崎的品種,不可能向北飛越一千六百公裡于北海道被捕。大學教授的結論和老師相同,不相信蝴蝶是少年的捕獲物。
少年在草原上遇見白衣少女及伐木老人,在河邊把蝴蝶撕碎後丢棄。在南方的長崎,同一品種的一條蝴蝶毛蟲竟然登上開往東京的火車,途中被一名旅客發現,驚慌中把它連同水果抛出窗外。
爬行緩慢的毛蟲變身成為白衣少女掌上的玩物,也旁觀了殺死情人丈夫的青年的困惑。其後毛蟲到了廣島,在該地參加反對安保條約的青年愛侶是輻射的受害者,不幸病發入院。毛蟲接着抵達京都,目擊了在戰争中的中年男子,在軍人基地内糾纏的賣笑女郎等等。
後來毛蟲到了大阪,見到位男白領下班後帶着倦容飲酒,站在一幅巨大的美女廣告海報前等待着,晚上和一情人同床共枕。毛蟲其後置身公文包内,被人乘坐飛機帶往香港,卷入幫派的國際交易,成為了暗号。公文包被一分子攜返橫濱後,在東京又成為兩派的争奪物。
其後毛蟲偶然附在一個男人的肩膀上,男人逃跑中被擊斃,而毛蟲也最終死亡。一架飛機降落北海道,一位黑衣美女下機乘搭1931号車牌的汽車,車突然被最初的少年的白色捕蝶網覆寫。少年把捕獲的垂死的蝴蝶丢棄在路上。
毛蟲在銀幕上出現,似乎也化身為加賀真理子扮演的角色,與之并列的是一連串的愛情失敗事件、痛苦難忘的戰争回憶、混亂的犯罪活動等等。影片的結尾和開端前後呼應,北海道的少年又捕捉了另一隻蝴蝶。
《凝聚的沉默》這部電影的優點,并不是由故事情節所傳達的。影片混合了多種電影類型、從實驗紀錄片開始,變成喜劇性的公路電影、新聞片、和一種國際間的謎樣電影,且不斷地轉變。其重心及精彩處不在故事,而在情節的諷喻意義與日本電影中從未出現的自然光攝影。
加賀真理子一人分飾多個角色,包括蝴蝶的化身。影片叙事用了紀錄片手法的畫外音解說不同的情景。物質性的影像有肌膚、汗水、水果和毛蟲的特寫鏡頭,與火車疾馳的畫面。攝影師鈴木達夫的鏡頭靈活流動,表現了六十年代日本藝術電影的現代風格。
《凝聚的沉默》是紀錄片導演黑木和雄替東寶的子公司日映新社拍攝的劇情片,拍攝完成後東寶的高層對之極度不滿,立刻取消了一早安排好的全國公映。影片被擱置一年後才在ATG的戲院上映。著名電影理論家及導演松本俊夫認為,《凝聚的沉默》的樂趣,正來自劇本概念的過度抽象和映像令人驚歎的高超技巧之間的辯證。
《凝聚的沉默》的黑白攝影魅力非凡,卻是鈴木達夫拍攝的第一部劇情片,也是他與黑木和雄的首次合作。其後他倆繼續拍檔長達四十年,完成多部電影作品。
鈴木是靜岡縣下田市人,1953年高中畢業後進入岩波映畫社工作,1961年任職攝影部,翌年退社後拍攝土本典昭的紀錄片《路上》。1965年他完成《凝聚的沉默》後,開始與多位獨立導演合作,透過鈴木達夫的鏡頭,二十二歲的加賀真理子迷倒了大量觀衆。
她在《凝聚的沉默》裡分飾六個角色,分别為草原少女、萩之女、原爆女病人、賣笑女郎、廣告女模與黑衣美女等等,這些角色都是蝴蝶化身,一人飾演多個角色的她使盡渾身解數的表演豔光四射,令人印象難忘。
加賀真理子1943年12月11日生于東京,父親是大映公司的制片人。1960年就讀高中時她已演出電視劇,她和同屬松竹旗下的岩下志麻合演了木下惠介的《死鬥的傳說》,又和已屆中年的池部良共演了筱田正浩的《幹花》。接着她主演了日活導演中平康的《星期一的YUKA》以其嬌俏可愛形象大受歡迎。
這部電影的拍攝也是一個極為偶然的機會,東京大學出身的導演松川八洲雄不喜歡拍攝劇情片,遂把自撰的短片劇本《孤單的蝴蝶》改拍成長片的機會讓給失業中的黑木和雄。
導演黑木把劇本擴大為長篇後,用心拍攝了一部反映日本社會曆史“蛻變”并達到破繭成蝶的電影,《凝聚的沉默》的片名來自西班牙大詩人洛爾卡的一句詩。
黑木反對戰争以及法西斯,是以影片中的1931号車牌暗喻日本關東軍攻占沈陽的“九一八事變”,《凝聚的沉默》在法國上映後,著名的法國制片家皮埃爾・布宏貝傑在1967年寫信邀請黑木和雄到法國拍片。由于黑木不知道對方是法國新浪潮電影之父,加以朋友亦反對他貿然出國,是以他連信也不回複,白白錯過了在國外工作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