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行業平台型公司将成為未來五到十年裡最具勢能的企業

現代化的應用和現代化的行業平台,很重要的一個依賴度是“雲”。對于這個“雲”,人們衆說紛纭。今天我們來嘗試用一個行業趨勢的角度,對過去5-10年整個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最關鍵的技術突破點進行剖析,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這樣一種在面向未來的,(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做的)行業化平台。

/  超級平台型公司 vs. 行業平台型公司  /

從商業角度而言,過去五到十年間技術變革的速度之快超乎人們想象,在此期間出現了很多巨無霸公司,他們生于草根,沒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或者壟斷資源,也不是某一個特定行業裡的霸主,卻能夠以驚人的速度成為超級平台型公司。在美國有諸如 Google、Facebook 這樣的公司,在中國大家耳熟能詳的有 BAT 這樣的科技巨頭。

這些超級平台型公司擁有強大的 IT 能力,具有超越傳統 IT 企業的勢能。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超級平台型公司正在慢慢趨于一個穩定周期。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時間裡,大量第二梯隊的行業平台型公司正在出現。他們擁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都是從某一特定行業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把對于某一特定行業的了解和超級平台型公司具備的技術能力進行有機的結合,這些公司就是未來五到十年裡最具勢能的企業。

曾經我們的團隊幫助過一家大型傳統企業進行整體 IT 規劃和全面技術轉型,我們可喜地看到了他們被賦能的全過程。對于一個傳統企業而言,這種賦能具有颠覆性的幫助力量。是以我們也一直在思考:

這種颠覆性的賦能力量到底是什麼?

傳統 IT 是一種治理結構,是以管控為主的一種 IT 思路。但是當 IT 的邊界被重新定義,直接面向最終使用者和生态,甚至直接連接配接企業和人,那麼 IT 的面貌勢必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全新的 IT 面貌如下圖右側。

這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敏态 IT 平台,它包含以下特性:

o高速疊代

o永遠可用

o橫向擴充

o移動優先

o自動運維

o

敏态 IT 是一種全新的 IT 理念,強調的是效率、速度和疊代,這和穩态 IT 完全不同。穩态 IT 和敏态 IT,就像 IT 世界裡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由于穩态 IT 的架構已經沒有辦法承擔這些敏态 IT 的訴求,是以敏态 IT 平台應運而生。

是以我們今天要重新審視一個問題:未來的 IT 架構到底長什麼樣?

未來的 IT 世界一定會比今天更發散。

物聯網,智慧交通,車聯網已經出現,并且在工業領域中已經開始投入使用。在這個全新的體系中 IT 架構是一種全新的産品架構,我們稱之為全面數字化的世界(The Digital Mesh)。

傳感器和智能裝置的大規模使用,對 IT 系統産生了無以複加的壓力,今天我們在移動世界裡産生的壓力可能比過去放大了十倍甚至百倍。面對這種無奈的現實情況,未來的 IT 架構應該長什麼樣?

根據 Gartner(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 報告的總結,有以下四種核心要素:

1)可适應的安全架構(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

2)全新的系統架構(Advanced System Architecture)

3)面向服務和應用的架構(Mesh App and Service Architecture)

4)全新的 IOT 平台架構(IOT Architecture and Platforms)

/  插座體系 vs. 插頭體系  /

這四個要素構成了未來的 IT 架構,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這是一個插座-插頭體系。我們可以把未來的 IT 系統比喻為一個插座。這個插座可以支援全新的,不斷演變的的應用形态。

上圖是 Gartner 的技術成熟度曲線,這就是我們講的雲計算 1.0 時代。未來我們在通往行業平台的路徑中會有越來越多類似這樣的應用出現,比如區塊鍊,物聯網和智能制造等應用,這些應用其實就是即将出現的插頭。

這些突然出現的插頭如何恰好插到雲計算 1.0 的産品之上,這就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

/  未來已來  /  

為什麼說未來已來?

我們曾做過一次調研,這些未來已來的應用或者說即将被生産出來的插頭,皆有共性:完全面向網際網路。這些插頭全部具備分布式,橫向擴充,需要靈活開發,靈活釋出等全新的應用形态。

插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插座卻沒有變。導緻了一個必然的問題:插頭沒辦法契合到插座之上,因為中間的部分是缺失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可以靈活的獲得計算資源,卻沒有辦法靈活的傳遞業務?

那麼這中間缺失的部分,承前啟後的要素是什麼?這就帶來了本文最重要的核心關鍵點。

這就是,新一代敏态 IT 的三要素:

1)容器傳遞(Container Packaged)

2)面向微服務(Micro-Services Oriented)

3)動态管理(Dynamically Managed)

IT 的本質是什麼?就是關注業務的成長。業務的實質不是計算資源,業務最重要的承載體是應用。

我們發現企業中的業務架構已經存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那麼,過去的十年二十年難道我們真的沒有進步嗎?為什麼還是沒辦法滿足業務的需要?

我們會發現最重要的是這些應用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從過去五分鐘獲得一台實體機變成五十秒擷取一台虛拟機。但是應用卻沒有發生改變,應用的釋出部署應用架構都沒發生改變,是以其實這些應用還活在 20 年前。

要為企業賦能,成為行業平台型公司,其關鍵就是建構真正面向未來的 IT 架構的六項關鍵能力:

1)全新的應用開發模式——精益

2)全新的應用入口——萬物互聯

3)全新的應用架構——微服務

4)全新的系統架構——容器

5)全新的運維模式——軟體定義

6)全新的資料價值——資料湖

企業的成功賦能或數字化轉型,其中既有技術使然,但更重要的元素,是人。是以這不僅僅是技術的賦能,同時也是管理理念的提升。容器在這其中的意義重大,它的到來使得原本需要花費大量人力手動完成的事情用技術的手段即可輕松解決。這就是容器技術的價值與魅力所在。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