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秦皇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之中就提到了秦始皇這個人物。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他善用賢才,勇于改過。自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始皇逐漸滅掉戰國六國,成為最後的霸主,統一了全國。他比起他的祖先秦穆公和秦武公來言,他幾乎沒有直接指揮過部隊打過仗。這除了順應了曆史的潮流之外,還離不開他的用人和勇于改錯。在統一全國之前,他就彙聚了一幫一流的軍事家,如王翦,李斯等人。他隻是将每個人的長處發展到了最大化,細心的聽取他們的勸谏和政治政策,而且他自己用于改錯。如滅楚國的時候,他錯聽李信的建議,遭到了失敗,然後,他吸取教訓,将全國的兵力交給了王翦,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他建立了封建專制,稱自己為皇帝。這一制度一隻沿用到了清朝末期。他促進了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公元前216年,他下令“使黔首自實田”。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長度為全國統一的度量長度,統一了七國的貨币,該小篆為國家通用的文字。建造了靈渠等水利設施。為中國古代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他,揮令全國,修築長城,這一龐大的國防工程一隻建到了明朝。他背負着人民的譴責,但是卻為中國留下了一個不朽的神話傳說。他死後有着兵馬俑做伴,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在他下葬之前卻是一車的臭鮑魚與他為伍。秦兵馬俑現在也成為了一個神話,秦陵,直至現在還是一個用科學方法都很難探究的難題。他修築的阿房宮是将六國都城所結合,其宏偉程度可想而知,雖耗人耗力,但是卻會再次成為一個神話一般的建築。但是這一切都被莽夫項羽所擊成了泡影。

一個人總歸是有過的,但是,站在曆史的角度上,我們更加應該看到一個人對于未來的影響,而不能停留在那個時間段。秦始皇的功總是要大于過的。

秦始皇,他奮鬥了一生,如果說人們還要責備他不惜人力物力,隻為自己享受是不是他過于牽強了一點?一個人,為什麼就不能有所享受,享受本就屬于自己的那一切呢?為什麼那些譴責他的人,就沒有能力取代他的地位呢?我們無權對他說些什麼,但是我知道,他是一個神話,一個不朽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