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光芒暖暖地照在我身上,金色的光輝飽含着希望,讓人心裡感到一陣溫暖。想到今天筆下的毛筆字被老師所贊揚,心裡猶如吃了蜜一樣甜。
二年級時,我因為被母親所訓練過,是以字迹在同齡人中已算上出衆了。在一天下午,班主任通知我班幾個字迹好的人去書法班,我當時還十分詫異,為什麼字寫得好的人還要去練書法?後來才知道是寫毛筆字,我們跟着班主任進了書法班。剛一進去,有股墨香之氣迎面撲來,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白紙與黑墨形成強烈對比,讓人有種欲望想去練習寫毛筆字。我選好座位,準備開始聽課,屋外的陽光溫暖、柔和灑在我身上,暖暖地。
進來的書法老師是校長。他走上講台,說:“同學們,書法博大精深,陶冶人的情操,是以我校決定從今天起開始書法課,你們是第一批被培養的學生,希望你們能慎重對待,下面開始上課。”
“點”的苦
老師拿起毛筆,在筆尖上蘸了些水,用指指與食指筆尖輕柔地搓開,我學着老師的動作,看那毛絲因吸足了水,變得飽滿起來。“請同學們先看我拿筆的手勢。”我擡起頭,隻見老師用拇指抵住筆杆中間,食指抵在離中指上方約二分之一,中指則在拇指偏下方輔助,無名指抵在筆端上方,小指微微蜷縮,整個手與筆構成一幅和諧之畫。我按照老師的方法,很快便會了拿筆。
“下面,我們開始寫‘點’”。隻見老師将筆頓在黑闆上,蘸了水的毛筆尖在黑闆上暈開一絲濕潤,手腕輕動,毛筆因這個動作有點顫動,然後筆尖緩慢轉了一個小彎,再用力一頓,一個完美的“點”便誕生了。
我因第一次寫毛筆,動作極為生澀,寫“點”根本就無從下手。在草稿紙上像寫鋼筆紙一樣寫了幾個“點”,卻醜陋到了極點。這時老師發話了:“注意寫‘點’時起筆要頓,收筆要停,否則就不是‘點’了。”起筆?收筆?這是我在寫鋼筆時從未有過的麻煩,于是努力在紙上學會先頓一下,然後收筆時停頓再回鋒,但很快下課鈴便打響了。
我上完課回到家便想再練會兒,央求父母買了筆後,我便在紙上學會練“點”。長久的學習讓我的口因缺水而滿口苦澀,手也疼痛不已,最重要的是這是項枯燥無聊的工作,非常考驗人的耐性。終于在我練習了兩個小時後,“點”形成了隻屬于它的結構。
“豎”的酸
接下來的一星期,我的書法時間都在練“點”中度過,但因我在家中也常練習,是以比一般人要練的更好。到一個星期後,老師說“橫”與“點”相當,便先要練“豎”。
“豎”與“點”不同,它難在最後不必要停筆,而是減輕力度,進而達到鋒尖的效果。
我因之前寫“點”寫慣了,突然寫與“點”截然不同的寫法,難以适應。是以在寫“豎”時,我最後也習慣寫回鋒,這樣的“豎”毫無美感,讓我不得不改變寫法。我試着努力讓自己在最後減輕力道,卻看那“豎”極為别扭。老師站在我身邊對我說:“不必刻意去減輕力度,而是自然而下,隻記住在越向下的地方越減輕力度,進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然後他握住我的手,在紙上開始頓一下,手腕使力,在向下的過程中力度減輕,在最後時墨水淡到隻餘下鋒尖,我望着那“豎”,便開始尋找剛才的感覺,繼續練習起來。此時陽光從窗外輕透出來,穿過障礙物,親吻我的臉龐。
盡管隻練了10分鐘,我的手腕卻酸得提不起一絲勁,要控制力度和“豎”的大小,并不是件容易事,于是,我在家又多練習了兩個小時,望着自己那通紅的手,隻想努力練出更好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