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贈汪倫》改寫

《贈汪倫》改寫通用15篇

《贈汪倫》改寫1

  秋日蕭蕭,黃葉飄飄,落葉在湖水中激起圈圈漣漪。李白站在碼頭上,雙眼盯着遠方,似乎在等着什麼。船上的艄夫輪着船槳,嘴張了張,卻也沒說什麼。李白繼續極目遠眺,見等了許久也沒絲毫動靜,自嘲的搖搖頭。也是,畢竟是自己獨自出來,汪兄怎會知道?算了,走吧。

  李白緩緩的轉過身,一隻腳已踏上船,卻再次回頭望了一眼,隻見湖旁的垂柳搖曳着那枯黃枝葉,遠處的青山在剛蒙蒙亮的世界裡若隐若現,天地間一片靜谧,仿佛找不出第四個人來。李白狠狠心,回過頭指揮着書童将行李放進去,準備出發。

  “知己兮,朋友兮,飲壺濁酒分别兮......”書童侍劍人小耳靈,隐隐約約地聽到了歌聲,主仆二人在汪家莊呆了近兩個月,怎會連汪倫的聲音都聽不出。他無比驚喜地對李白道:“大人。是,是,汪大人!汪大人往這兒來了!”李白一聽,有點恍惚,他問道:“此話當真?”侍劍激動極了:“此話斷然不敢有假,您瞧,真是汪大人!”

  李白往書童指的方向看去,果真見到了汪倫。隻見他迎着霞光,後面跟着兩個人,肩上都挑滿東西。看形狀,不難猜出是兩壇酒。待汪倫再走近些時,耳邊的歌聲也越發清新,“待到到将來複還時,舉杯對飲心兮......”汪倫的輪廓逐漸明朗,李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汪倫眼眶邊的紅暈。

  李白正模模糊糊想着,汪倫卻已來到他的面前,他将兩個酒杯在酒壇裡灌滿,把其中一杯遞給李白,豪爽地吼道:“來,幹着這杯!”李白接過酒,一飲而盡,接着反應過來,又仔細看了看那台那酒壇,不由得大驚失色:“這酒,莫不是你府中那壇足有80年份的桃花釀?!”汪倫剛喝完那一杯酒,有點兒被嗆到了:“不錯,正是那酒,太白兄,感覺如何?”李白下意識的點了點頭:“不錯,不錯!”“不錯就成,太白兄,這酒可是連我家老父80歲大壽都沒舍得喝的珍品,你可要好好喝完,一滴不剩!”汪倫一揮手,後面的仆人立即将扁擔擡過來,在汪倫的指揮下放進了船艙。

  “汪兄,你這是做甚?”李白看着那浩浩蕩蕩的樣子,連忙表示不用。“沒事兒,太白兄,裡面也沒什麼,就是一點兒我們這邊的特産罷了,還有這個,”汪倫從衣兜裡掏出一個荷包,聽聲音就知道裡頭有不少盤纏“一點兒小心意,太白兄一定要收。”李白連忙推脫,但到底抵擋不住汪倫的熱情,還是收下了。

  “汪兄,以後你在家莊中,要保重身體以後還是少打獵,待我回鄉後,不出一年,我再回來見你”李白拱手對汪倫道。

  “太白兄,旅途長久,你也保重,切不可傷了身體,還有路上要繞山走,小心強盜,你若要回來,汪家莊的大門始終為你敞開!”

  “喂,客官,你還乘不乘船?再不上船,今晚打尖兒都沒地方!”艄公在船上拍打着槳,不耐煩的說。

  “又不是欠你錢,一兩時刻等不及?”一向爽快,好脾氣的汪倫卻為李白而動怒,甚至不惜降低自己的身份。要知道這萬一給傳出去了,連累的可是汪家府的名聲啊!而我李白隻是一個行走江湖的詩人而已,一時李白有千言萬語想說,卻無從下口,隻能看着兩個模糊的身影在一字一句的争吵着。

  李白即刻邁動步子,大步插在兩人中間:“好說好說,既刻就走,汪兄,昔日之後,我再來見你!你可一定要保重啊!”李白上了船,登上船頭,望着汪倫,心中默念:今日一别,不知還何時能再重逢,汪兄保重啊!他展開長臂,踮起腳,用力地揮手,淚流滿面地與汪倫道别。

  “太白兄一路走好!”汪倫大聲喊道。汪倫沿着河岸踏着歌聲,為李白踐行,可終究船快于人,湖水漾着波紋,塵霧漸漸散開,幽靜的空氣彌漫在湖上,汪倫的身影逐漸變小,逐漸成了一個黑點。

  趁着酒興,思緒萬千,李白大喝道:“紙筆拿來!”他手持大筆,端坐在凳上,直了身闆,筆鋒婉轉,筆走龍蛇,鋒發韻流,“唰唰”幾聲,一篇四句詩使成了,輕輕詠起。

  “李白乘舟江欲行,忽聞......”

  離别

《贈汪倫》改寫2

  在唐朝的一個春天,大詩人李白急匆匆的走到桃花潭邊,原來是他要回家鄉,可他為什麼來這裡呢?故事得從那天說起。

  李白詩寫的很好,是唐朝的大人物。有一個叫做汪倫的人是李白的仰慕者,他給李白寫了一封信,上面寫着“大詩人李白請來到我的家鄉,我很喜歡你的詩詞歌賦,我的家鄉有十裡桃花,萬家酒店,十分美麗。”李白見到了這封信,就立即來到了汪倫的家鄉。

  可怎麼也沒見到千裡的桃花和萬家酒店,正在疑惑之時,見到了汪倫。問之是以,汪倫告知,千裡桃花是指距我家十裡之外有一棵桃花樹,萬家酒店是指村裡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李白這才恍然大悟,并沒有責怪王倫。李白與汪倫志同道合,他們一起待了很長時間。可是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李白要回自己的家鄉了,他走到桃花潭邊,剛上船,隻見汪倫趕了過來。李白見了,走下船,說:“賢弟,你怎麼來了?”汪倫上前說:“兄長,好歹喝下這碗酒再走”。李白說:“好的,我以後會再來看你的。”說完就一口喝下了酒。汪倫說:“歡迎常來!”李白走上了船,望着汪倫,船漸漸遠離。桃花、村莊和汪倫都漸漸遠去。

  李白很感動汪倫能夠為自己送行,忽然來了靈感,進入船艙,急筆寫下一首詩“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就是《贈汪倫》詩的由來。

《贈汪倫》改寫3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首詩總在我的耳邊響起。雖然我已聽了千百遍,但是每次當它再一次來到我的腦海裡,我總會陶醉其中。這首詩中有着李白與汪倫之間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誼,而當我每次讀到這首《贈汪倫》時,我的腦海裡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面。

  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

  一對好兄弟坐在屹立于山頂上的亭子裡“舉杯邀明月”。他們不知道遭遇到了什麼,借酒消愁還是……他們隻是一杯又一杯地喝,兩人一次次幹杯,随之一飲而盡。原來,這是李白與汪倫的一次告别,這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相見。這一别有可能就是永别。他們是好兄弟,李白和汪倫在這個被夜晚的黑暗籠罩着的亭子裡,一邊講起一些從前他們一起幹過的傻事,還是一些高興的事,他們不知道是哭還是笑,但兩人最後還是泣不成聲。汪倫對李白說:“走了,要好好照顧自己啊!”僅僅是這幾個字,李白卻十分感動,兩人喝了好久、好久。皎潔的月光灑向亭子,隻有那烏鴉在叫,周圍很靜。

  黎明的'陽光照了下來,李白醒了,他知道,自己要離開好兄弟了。他本想叫醒汪倫,可又不忍,于是自己一個人走了。

  他來到了碼頭,即将遠行。坐在舟裡,他的酒雖然還未醒,可他仍然清晰地記着昨晚汪倫陪他喝酒的場面。正當李白依依不舍的時候,岸上突然飄來了一陣歌聲,李白一聽就聽出,這是汪倫在和他告别。歌聲伴着踏步聲,李白也從歌中聽出了汪倫對自己的不舍,歌中也透露出了汪倫的悲傷。

  突然,李白詩意大發,揮灑筆墨寫下了這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改寫4

  已是醜時一刻,我擡着頭,望着地平線上那一絲紅潤。遠處伸起了雲度白,平時看起來那溫暖的雲度白,在今日之看卻有些滄桑、無味。風迎面吹來,我突然感覺一絲寒氣,心一點一點的冷淡了下來。

  “君夫也是醜時五刻,要早些動身!”我的書童在旁邊提醒道,也就在這時,遠處的倫家莊,想起了一深深的責備聲“你這個畜牲,我不是叫你在子時七刻時叫我起床的嗎?你倒好,自己睡過了頭,如果我的好朋友李白已去…………”這些責備的話語,聽在我的耳中,就像半空打了一個響雷,我的眼前一下子就通紅如血,瑩瑩有淚光閃現。隻見遠處出現了一個模糊不清的人影,那個人略顯蒼白,在那猶如黑墨的頭發之間夾着幾根蒼白如紙的白頭發;他穿着一身黑袍,上面刻畫着極為玄奧的紋路,看上一眼,就讓人目眩神迷。我再也忍不住了,一個健步就跑到汪倫兄面前,雙手顫抖的握着他的手,聲音激動地說:“汪倫兄啊,你的腿腳不好,我曾告訴你,不必來送,你為何還是來送我呢?”王倫好爽的說:“不必多說,我倆就在這先喝個痛快!”說着他的仆人就擺上了桌椅,拿上了美酒,我看着這酒,雙眼發直得說:“汪倫兄,你這是何必呢?這酒是你們家的家傳百年上好的酒啊!”我又驚訝又疑惑的問到。“不必客氣,這一别就不知何時再見面了,可能是生離死别,今天我倆就在這喝個爽!”汪倫大度的說。我端起酒碗,想了一會兒,接着一口飲進的說:“是啊,這一别就不知是何時再見了,今天就喝個爽!”“這就對了嘛,唉,從前我倆日日夜夜在桃花樹下飲着酒、唱着歌、寫着詩、是聞着那芬芳的桃花。今日也是如此,就有些落寞不舍,如果還像當年那樣就好了。”王倫擡頭望着那還未退去的星空,仰天長歎道,我也不甘地說道:“是啊,從前的時光是那麼讓人留戀,以後汪倫兄,你要多多注意身體啊,近些日子要少吃點葷的。”“你也差不了多少,要少喝點酒,再喝的話下次見面你可會比我老上十幾歲呢?!”汪倫轉悲為喜“說笑了說笑了,我進了朝廷,當上了官,再來見你!”我哈哈大笑道,汪倫兄也不服地說:“那我也去當個這兒的霸主。”我倆你一言我一語的喝着。

  喝着喝着,我倆都有些醉了,我一下拔出了腰間的劍,在空曠的碼頭上,武起了劍來。王倫兄也腳踏着地,口中唱着歌。就這樣,我武着他唱着,武到了寅一刻才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就在這時,王倫從衣服裡取出了一顆紅豆大小的珠子,汪倫說:“這事可以救你母親的神藥,你要慎重使用!”“你……你……你……怎麼知道我母親有艾滋病的?”我既驚訝又感動的說道。“e”汪倫說不出口了。

  天已有一半被太陽的光照亮了,鳥兒叽叽喳喳的叫着;風從空中緩緩吹過,帶着桃花的芬芳,香氣面蕩起一圈圈的漣漪,我雙手捧着藥站在船頭眺望的身影。船離碼頭越來越遠。汪倫的身影也越來越小。就在這時一陣風吹過。我突然詩興大發。隻見我騰空跳躍,拔出劍在水面上寫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贈我情。

  汪倫在岸看的下巴都掉到地上了,我寫好後就再次落到了船中,我揮着手與王倫兄告别。就這樣,我們就此别過了……

《贈汪倫》改寫5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好一首感人肺腑的離别詩!忙碌半天,我終于錄完了音,心裡想,那李白和汪倫應該是傳說中的“死黨”吧!李白這位大詩人與朋友離别是怎樣的呢?我真想穿梭時空,去看一看呀!

  “呀!”我眼前突然一花,跟随的便是那飄飄的失重感,我頭暈眼花,不知飄了多久,感受到了樹杆粗糙的紋路。我踉踉跄跄地站起來,“呀!”大吃一驚。“我變成了小鳥!”我驚慌失措地叫。但是,取代的是吱吱喳喳的鳥鳴。我在樹上跳了幾圈,發現一切都與古代的東西類似,于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飛開了樹杆,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中自由飛翔。

  “咦!”眼前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注意:一輪明月高高地挂在上空,亮光散落在湖上,湖邊有一個庭院,我連忙飛過去,想一探究竟。我落在庭院的瓦片上,清鮮的空氣被一陣撲鼻而來的酒香取代,我趕緊用翅膀捂住鼻子。隻聽見一個人說:“兄弟啊!你明天就要和汪倫離别了,兄弟我真不知,這一别是什麼時候見了。”我這一聽,不由大吃一驚,說話人是汪倫,在喝酒。

  “啊!”我穿梭到了李白寫《贈汪倫》前一會的時候了。我立刻豎起耳朵,隻聽見另一個聲音說:“有了離别,才會有相聚的珍貴。兄弟,今日不必愁,李白我陪你飲,不醉不休!”我心想:猜對了,明天再看看他們的離别吧。為了明天的早起,我找了一個角落,睡覺了。

  緊記使命的我,一大早就起床了。連忙飛到汪倫家裡,隻見李白正在蹑手蹑腳地收拾行李。我想,昨天汪倫應該醉了,還沒有起床。于是,李白不想打擾,便輕手輕腳地搬運作李。

  李白上了船,船夫劃了一段後,李白不禁仰起了頭,望着天,不想看見汪倫的家,害怕引起傷感。

  這時,從岸上傳來了一陣陣傷感的歌唱。李白扭頭一看,原來是汪倫穿着睡衣,淚流滿面,在岸上唱歌送行。本來熱淚盈眶的李白,看見汪倫如此這般,熱淚不禁奪眶而出。他情不自禁,拿出筆墨,龍飛鳳舞地寫出了一首詩——《贈汪倫》,然後讓順路的漁夫交給了汪倫。同時,李白大聲地朗讀這首詩,這聲音久久地在山間徘徊,遊蕩。

  “恩大蝦,起床了!”媽媽大喊,我從桌上擡起頭,看了看四周,才發現,這是一場夢。

《贈汪倫》改寫6

  這日,晨風微醺,花氣撲鼻。李白攜着書童急匆匆趕早班船。

  書童挑着一擔書籍氣喘籲籲,大汗淋漓,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輕聲求道:“主人,可否容我歇息片刻呀?我委實沒力氣了。”李白回過身望望書童,又望望前路,面露難色:朝廷命他明日到達揚州,若不趕緊,會耽誤了行程;若繼續前行,書童體又力不支。這時,迎面走來一位樵夫,隻見他左肩挑着柴,右肩還架着一根拐杖。這根拐杖以右肩為支點,一頭壓在扁擔下,另一頭被樵夫牢牢把在右手中。樵夫邊走邊不時用右手壓一壓拐杖,輕輕松松地從他們面前走過。

  李白見狀,忙追上前去讨教:“這位兄台,方才看你挑擔臉不紅心不跳,還步伐穩健,怕是有什麼技巧吧,可否賜教?不吝感激!”樵夫聞後,撂下擔子,捋了捋花白的胡須,笑呵呵地說:“這技巧嘛,全在于這根拐杖上!”李白和書童齊齊作了一個揖:“願聞其詳。”

  “這根拐杖,又名幫杖,它的一端壓在扁擔下,一端支在肩膀上,這樣,就使得重量被兩個肩膀分擔了。”“那你為什麼每過片刻,就用手壓一下幫杖呢?”書童不解地問。樵夫哈哈大笑:“我用手壓幫杖,是在調節重量。當我的左肩吃不消時,我用手壓一壓幫杖,幫杖就像一根撬棍,撬起了壓在左肩上的扁擔,重量就通過幫杖傳到了右肩上,左肩就沒那麼累了;當我右肩吃不消時,我就松一松手,幫杖就像跷跷闆一樣,左低右高,力量又轉移到左肩上去了,這樣左肩右肩輪換着承擔力量,自然就不覺得累了。”書童聽後,大喜,忙向樵夫讨要了一根手臂粗的木頭當幫杖,挑起擔來果然不那麼累了。

  三步并作兩步走,李白和書童總算趕上了早班船。伴着清脆的鳥叫,和着嘩嘩的槳聲,船兒駛向了江中央。

  “李——白——兄——,李——白——兄——。”岸上,遲來一步的汪倫,扯着嗓子對着江中那葉遠去的扁舟,嘶竭呐喊,撫節踏歌。無奈相隔實在太遠,立在船頭的李白也隻能聽個隐約。

  “人世間,最難受的莫過于朋友分别了,可比分别還難受的是可見其人,不聞其聲啊!”李白暗自神傷着。船夫被李汪之間的深情打動了,他向李白支了一招:“先生何不用書卷成一個喇叭狀的揚聲器呢?隻要對着這個喇叭狀的揚聲器,岸上的汪倫肯定能聽到先生講的話。”“這個有用嗎?”李白一頭霧水。“當然有用,喇叭狀的東西可以把聲音傳得更遠。”船夫自信地說。李白半信半疑地照做了。他把書卷成喇叭狀,放在了嘴邊,大聲誦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汪倫果然聽清了李白的贈詩。他感動得熱淚盈眶,順手折了路邊的芭蕉葉,也作了個喇叭狀的揚聲器,對着李白大聲回應:

  汪倫送行江渡口,李白乘船已遠走。

  桃花潭水随風漾,一片冰心寄心頭。

  兩個簡易的傳聲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同時也告訴我們: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贈汪倫》改寫7

  贈汪倫

  【唐】李白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一首李白寫給好友汪倫的名詩,但你聽過贈汪倫的傳奇故事嗎?下面聽我一一道來吧!

  汪倫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義士,經常仗義疏财,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氣頗盛,汪倫非常崇拜,一心想要目睹一下詩仙的風采。但是,泾州是個小地方,自己也不是什麼偉人,該如何才能請到李白呢?過了幾天,機會終于來了,汪倫得知李白将要來到安徽遊玩的訊息,他欣喜若狂,想着:一定要把握住這次難得的機會。于是,王倫便決定寫封信邀請李白。那時,盡人皆知李白有兩大愛好:品酒和遊玩。隻要有名酒喝着,美景賞着,李白就會聞訊而動。于是汪倫投其所好,寫了這樣一段話:“請問李先生愛好遊山玩水嗎?我們這呀,有十裡桃花。請問李先生愛好品嘗美酒嗎?我們這兒呀,有萬家酒家。”果不其然,李白收到信後,便興沖沖地趕去了。一見到汪倫,便急着要去看“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家”。汪倫微笑着告訴他:“桃花是我們這裡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裡,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家店老闆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家。”李白聽了,先是一愣,繼而哈哈大笑,連聲說:“佩服,佩服!”于是,汪倫就留住了李白在家開心的玩了很多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快樂。他每天面對着山巒疊翠,一邊欣賞着清幽的環境,一邊品嘗着醇厚的美酒,一邊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不亦樂乎。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李白就要離開了。就在李白坐上小船即将離開時,忽然聽到了一陣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歌為自己送行,此時李白十分感動。于是當即寫下了《贈汪倫》這首千古名詩。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是以成為遊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着衆多遊人。李白和汪倫深厚友誼的故事也流傳至今。古人雲:“錢财如糞土,情誼值千金”就是這個道理吧!

《贈汪倫》改寫8

  汪倫很崇拜李白,一天,汪倫想請李白來做客,知道他喜歡喝酒看桃花,就寫信道:“此處有十裡桃花,萬家酒樓。”李白收到信後,風塵仆仆地趕來了。汪倫把李白安頓好後,李白說:“我是來賞十裡桃花,遊萬家酒樓的。”汪倫說:“十裡桃花為一潭,萬家酒樓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李白知道自己上當了,就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

  接下來的日子裡汪倫帶李白遊山玩水,飲酒作詩。一天,家裡捎來一封信,說有急事,要李白回去。李白不想讓汪倫失望,便留下一張紙條,說明回去的原因,便不辭而别了。

  第二天一早,李白便來到桃花潭,坐上船,船夫剛要開船,岸上傳來踏步的聲音,李白回頭一看,發現是汪倫,汪倫朝李白喊:“既然要走,不早說,好讓我來送你。”船越開越遠,岸上傳來踏步唱歌的聲音,越來越遠。李白回頭向岸上喊:“再會了,汪倫兄!”船越開越遠,漸漸看不到岸了,李白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就這樣寫出來,并留傳下來了。

《贈汪倫》改寫9

  在東方的一個國家,有一位滿腹經綸的詩人,他的詩歌是家喻戶曉,是以也結識了很多的朋友,可大多數都是些“酒肉朋友”,讓他十分苦惱。

  有一位農民十分希望能與這位詩人成為好友,可因身世一直無法實作這樣的想法。在得知詩人喜歡旅遊時,他決定邀請這位詩人一起來觀賞風景,以便結為好友,于是寫了一封信,寄給了詩人。

  幾天後,詩人收到了信,隻見信中寫道:有一寶地,名為桃花潭,潭深千尺,旁有萬家酒樓,特邀您來觀賞。詩人看了之後,十分欣喜。于是,趕忙來到渡口,租了一艘小船,起身前往桃花潭。

  河面上,一艘小帆船,向桃花潭駛去。不一會兒詩人便看到了房屋,房屋雖多,但更像是農家的屋舍,詩人心中滿是疑惑。

  來到桃花潭,詩人看着潭水說道:“這也不像千尺深啊!潭水如此清澈見底,不如說是千寸深罷了。”“哦,那是我寫錯了。”農民趕忙回答道。詩人看了看他,沒有說什麼,兩人向所謂的“酒樓”走去。

  來到酒樓,詩人問道,“不是說這裡有萬家酒樓嗎?怎麼隻有這一家呢?”“這家酒樓的老闆姓‘萬’,不就是萬家酒樓啊!”農民笑着回答道。詩人終于明白了,原來這隻是個騙局。在農民買酒時,詩人向渡口走去,準備坐船離開。

  農民發現詩人離開後,趕忙追了上去,兩人在渡口相遇。農民說明情況之後,詩人終于明白了,農民隻是想與自己結交,成為好友。因而并沒有責備他,于是寫下了一首詩,賜予了農民。農民拿着寫有詩句的字條,沖着詩人遠去的船,大聲的呼喊道,“再會!”

《贈汪倫》改寫10

  村裡有一個窮苦人家——汪倫。李白被請到了汪倫的家,汪倫家境貧寒,家中有幾頭豬,幾隻雞和幾頭牛。汪倫殺了雞和豬做成菜,再将家中的牛賣掉了一頭,換了酒,盛情款待了李白。兩人在閑暇時對酒當歌,吟詩作賦,在山水間寄情于詩篇中。李白和汪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快樂的時光總過得那麼快,李白要走了。

  李白收拾好了行李,走到桃花潭邊,隻見李白身邊有幾棵桃樹,桃花飄落到了水中。李白擡頭向村子裡望去,眼前仿佛浮現出了李白和汪倫在邊喝酒邊取樂的情景。

  李白上了船,船夫解開繩子,船開走了。突然,李白聽見了在岸上有人踏着步子,唱着高歌。李白回頭一看,竟然是汪倫。李白讓船夫調轉了船的方向,向岸上開去,汪倫對李白說:“李兄,我實在不舍你去,不如在小弟家再住幾日否?”李白說:“我是四海為家的人,我要遊走天下,我會記住你的深情厚誼的!”

  李白又向遠方駛去,在紙上揮筆寫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題名《贈汪倫》。

《贈汪倫》改寫11

  晴空萬裡的一天,我離開汪倫家來到了岸邊,隻看見那美麗的桃花仍然穿着粉紅色的裙子,粉嫩嫩的臉蛋,在陽光的照映下格外亮麗,垂柳彎着腰在照鏡子,看着它自己的美。

  “桃林呀桃林,你給我了很多回憶,曾經我和汪倫在這裡飲酒寫詩,和汪倫一起說笑,和汪倫一起舞劍……桃林呀桃林,你給了我很多回憶!”我一邊看着這片桃林,一邊感歎道。

  “李先生,我們要走了,時間不多了。”船夫從船裡走出來打斷了我的思緒。“哦,好吧。”我隻好拿起行李,用沉重而緩慢的腳步一點一點走向小船。“時間,你為什麼不能放慢腳步讓我多看一會兒美景呢?”我傷心地問着,最終還是走向了小船,船還是離岸了,我亦離别的好友。

  “咚——”那是什麼聲音?我一下子探出頭來,那是幾個人影,在喊着“李白,我們的好朋友,一路平安!”我眯着眼睛看着遠方,是汪倫!我立刻讓船夫把我送回去。船停了下來,我一個箭步沖了上去,抱住了汪倫。“如今你就要離開了,我們一起共進這壺酒吧!”汪倫說着拿出了一大壺酒倒入了兩個酒杯中。我看着這一幕十分感動,連忙接過酒杯暢飲起來。“李先生,我們真的要走了,時間真的不夠了。”船夫催促着。“好吧李白,今天我們兩個要離别了,路途十分寒冷,我把我的披風給你披上。”汪倫十分憐惜的說。“謝謝你汪兄。”我頓時熱淚盈眶,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激。“快一點。”船夫又催了。“好吧,我走了,告辭了汪兄。”我念念不舍。

  看着他一點一點變小的身影我不禁吟道:

  忽聞岸上踏歌聲,

  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改寫12

  一道蹄鳴滑過天際,天,灰蒙蒙的一片,仿佛鋪上了一層惟幕,微亮,我李白早已起身,子時已多四刻,書童挑起小擔子,與我悄無聲訊地離開,在這個宛如家一般溫暖的地方一一汪家莊。住了數日之久,雖唯有數月,但卻倍受照顧,如今走了,還真有些不舍,如親兄弟一般的汪倫,似如知己。

  一刻,天空翻起了魚肚白,輕推開大門,回首望了一眼,岸邊霧氣彌漫,清新空氣撲面而來,不禁勾起了離愁之情。此時,既不願打擾汪家,可又滿懷希望地向小樹葉林中眺望,可卻一無所有,汪兄為何不來相送?難道是家中有事耽擱?又是一會兒,書童走向身邊緩緩輕道:"先生,已是兩刻,可否上船?“我繼續望着汪家莊道:稍等片刻。”

  空中飄起細細雨絲,一絲涼意,漫沿開來,桃花潭上,泛起微微漣漪,一道又一道,好似漾開了沉在心底,那默默悠愁,雨點好像一雙纖細的手指,在一片片綠葉上,奏出一首又一首倍感憂情的小曲。

  雨下了,汪兄應該不會來送我了,更何況昨日狩獵之日,汪兄更是傷了腳,我在心中想道。正準備回船之時,林中有兩邊人影閃動,我踮起腳,眯着眼,一人一拐一拐地在一人的攙扶下一步一步走來,難道是汪兄冒雨前踐行?不會錯,就是汪兄!我驟然鼻子一酸,兩道淚水,不自覺的滑下。

  雨欲下欲大,可兩道身影卻越是清晰,“嗒嗒嗒嗒”的雨聲裡傳出幾聲挽留又傷感的聲音。“白兄,稍等片刻,等等我,等等我!”汪兄來到眼前,金絲鍛綢上衣,錦繡布織長褲。依舊全身濕透了,他的仆人把沉重的擔子一放。

  “小禮請您收下,旅途悠長,這些是一些小心意。”汪兄笑道。“收不得,收不得,吾在汪兄家居住數月,卻無以回報,怎敢收禮?"我擺擺手。

  “這些乃是旅途必備品,若你還認我為兄弟,你就收下。”莊兄一擺手,字正義詞地說道。我也沒理由拒絕了,隻好收下了,打開幔布一瞧,呵,一壇酒。打開蓋子,酒香四溢,酒不像渾酒,那樣渾,而是精心釀造百年之酒,酒水異常清,望而見壇底,汪兄居然送來如此貴重之禮,我不禁感歎,又是一擔,上面可謂是樣樣俱到,保暖的衣物、食品,還有許多盤纏,足有三兩銀條,淚水在我眼眶中打轉,為了不讓汪兄看見,我用袖口擦了擦。

  “汪兄!我哽咽地喊道,“不用言謝,見弟之間,不念及金錢,不如我倆小酌幾杯?"汪兄道。“正合我意!”

  雨不知石覺的停了,世間變得清靜起來,萬物都晶瑩剔透,閃閃發光。山水間,升起一道彩虹,五彩斑斓,宛如七彩鵲橋。

  “來,白兄我敬你一杯!”汪兄棒起酒杯說道。“好,歲月悠悠,不為人為覺,數月則如一日啊!”我端起酒回敬一杯,看起着滿桌的佳肴我忍不住多喝幾杯,我們從認識講到一月學習又講到一同打獵,我們一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真是相見恨晚。

  “汪兄,以後你在家莊中,要保重身體以後還是少打獵,待我回鄉後,不出一年,我再回來見你”我拱手對汪兄道。

  “白兄,旅途長久,你也保重,切不可傷了身體,還有路上要繞山走,小心強盜,你若要回來,汪家莊的大門始終為你敞開!”

  “喂,客官,你還乘不乘船,已是醜時,我還要做生意呢!”艄公在船上拍打着槳,不耐煩的說。

  “又不是欠你錢,一兩時刻等不及?”一向爽快,好脾氣的汪倫卻為我而動怒,甚至不惜自己身份。

  要知道這萬一給傳出去了,連累的可是汪家府的名聲啊!而我隻是一個行走江湖的詩人而已,一時我有千言萬語想說,卻無從下口,隻能看着兩個模糊的身影在一字一句的争吵着。

  我即刻邁動步子,大步插在兩人中間:“好說好說,既刻就走,汪兄,昔日之後,我再來見你!你可一定要保重啊!”我上了船,登上船頭,望着汪倫,心想:此日一别,不知還何時能再重逢,汪兄保重啊!我展開長臂,踮起腳,用力地揮手,淚流滿面地與汪兄道别。

  “白兄一路走好!”汪兄大聲喊道。汪倫沿着河岸踏着歌聲,為我踐行,可終究船快于人,湖水漾着波紋,塵霧漸漸散開,幽靜的空氣彌漫在湖上,汪兄的身影逐漸變小,逐漸成了一個黑點。

  趁着酒興,思緒萬千,我大喝道:“紙筆拿來!”我手持大筆,端坐在凳上,直了身闆,筆鋒婉轉,筆走龍蛇,鋒發韻流,“唰唰”幾聲,一篇四句詩使成了,輕輕詠起。

  “李白乘舟江欲行,忽聞……”

《贈汪倫》改寫13

  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李白收好行李,要去遠方。李白來到潭水邊準備乘船遠去。突然他聽到了腳踏聲和動聽的歌聲。李白轉過頭,“汪倫”李白高興的喊道。汪倫有些生氣:“你要走為什麼不給我說一聲呢?這樣我會很擔心的!”李白拱了一下手,拉着汪倫的手說“我們以前的時光是多麽美好呀!我們一起喝酒,一起寫歌詞。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李白和汪倫依依不舍的告别後。李白踏上了船,船漸漸的走遠,李白望了望桃花潭裡的水深千尺。又望了望給自己揮手的汪倫。自言道:“桃花潭雖然很深,但還是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

  李白詩性大發,寫了贈汪倫這首詩。

《贈汪倫》改寫14

  一天,李白在家裡以酒消愁。

  李白收到了一封信,他打開信封,是清陽縣一個叫汪倫的村民寫來的。汪倫在信中說:“先生好遊,敞處有千裡桃花;先生喜飲,舍鄰有萬家酒店。能否與吾家鄉做客?”李白看完了信,心花怒放,他吩咐下人備馬,他要速速趕到清陽縣。

  李白騎着馬,想象着清陽縣的美景:“千裡桃花,這一路上下都有桃花的清香,待我走馬觀花。”突然,李白從馬上摔下來,昏迷過去。等他醒來一看,在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家中。

  李白問道:“這是?”

  “先生好,在下汪倫,這是我的家。你突然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是我的下人把你帶了回來。”汪倫說。

  “麻煩您了。”李白感謝道。

  汪倫說:“先生想必是名揚四海的李白吧?”

  “正在老生。”

  “先生,我帶您去觀賞我家鄉的美景。”“先生請看,這就是我們家鄉獨有的桃花潭。”

  李白疑惑不解地問:“為何獨有一個桃花潭?”

  “先生這就不知了吧?意思就是十裡才能見到一個桃花潭。”

  李白恍然大悟:“噢,原來是這麼回事。那萬家酒店是怎麼回事?難道說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

  “先生所言極是。”

  李白很佩服:“你很聰明,我們交個朋友吧!” 汪倫高興地答應了。

  汪倫問李白:“先生,聽說你劍法高明,可否給我露兩手?”

  李白舞了了幾下,說:“唉,我本是朝中官人,卻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兩個還去馬場賽馬。過了半個多月,李白想起了他與好友孟浩然有約,便告别了汪倫。隻見汪倫帶着村民來送行,他們踏着腳步聲,唱着歌:“朋友啊,朋友,你不要忘記了我......”“汪兄,我就要走了,謝謝你這幾天帶我遊山玩水,帶我去逛花園,請我吃美味佳肴。”

  “先生,請不要走,同君住幾日,勝讀十年書啊!”

  “不,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那,李兄,此路遙遠,今日一别,你要多多保重。”汪倫躬身作揖。

  “汪兄,你也要保重呀!”李白拱手還禮。

  兩人緊緊地抱在一起,他們放開,說:“後會有期!”

  “走之前,我要把這首《贈汪倫》送給你:

  不及汪倫送我情。”

  說完,李白跳上船,與汪倫及衆人揮淚而别。

  ……

《贈汪倫》改寫15

  清晨,曉霧未散,天邊隻有絲絲微光,一切浸在朦胧之中。一旁的柳樹,在曉風中徐徐搖曳,遠處的粉牆黛瓦,灰蒙蒙的,空中的雲仿佛随時都會壓下來。

  已近卯時,天越來越亮起來。地上的青石闆,幾行雨絲在空中無聲地滑過,于光滑的潭面留下層層漣漪,若有若無間,好似一道人影閃過,隻有雨訴說着無窮的愁怨。

  李白久久回望着這個地方,幾個月前,他曾像今天一樣久久凝望着這幽美的汪家莊,贊歎着這美景,而如今,隻剩下無邊無際的留戀。留戀那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小橋,留戀那一排排垂柳,留戀那一戶戶酒家。

  最留戀的,是他的熱情好客的汪兄。

  而等待他一個時辰,卻隻等來了船夫的一次次催促。他不能再等,隻是歎了口氣,回望了一眼這給他留下無從眷戀的地方,上了船。

  正當他準備離開時,忽聞一陣嘹亮的歌聲,陣陣入耳。他頓時熱了眼眶。穿過霧氣。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他汪倫那一臉烏黑的胡子紮,圓圓胖胖的臉,永遠有着魚尾紋的眼角。少了幾分仙風道骨,卻又有一股和藹。他大概是從外地趕來,沒有穿着以前那些做工考究的衣裳,粗布衫上粘了點點細沙。在他身後,挑夫挑着兩壇美酒。李白的眼睛頓時蒙上了一層水霧,他快步下船,來到汪倫面前。隻見汪倫也流下了激動的淚,仿佛兩人已離别了上千年。

  進了岸邊的涼亭。美酒佳肴擺上了,汪倫在杯裡倒滿了美酒,兩人隻是對飲。李白又忽地想起,汪倫曾在信中寫道:“此地有萬家酒店,十裡桃花。”自己便慕名而來。不想,卻是萬家開的酒店,而“十裡桃花”隻是一條街名。到現在仍是有些惆怅,店裡那酒,那時光,那快樂,那笑容,仿佛隻在一瞬間灰飛煙滅,眼裡又含滿了清淚。那無數的話語,無數的不舍,無數的悲哀,此時隻化作兩行清淚。

  汪倫,默默地從懷中取出一隻精美的硯台。李白知道這是汪倫最珍愛的東西。汪倫把硯台輕輕移到了李白面前。李白沒有退卻,汪倫說過:“這種東西怎麼配得上我這種粗人!隻有你才能擁有它。”小小的一隻硯台,李白拿在手裡,卻有千斤重。世上,那能買得到這樣珍貴的情意呢?

  二人正沉思時,隻覺腸斷桃花潭。從來都說離别不易,這兩位飽經風霜的中年男人,經過無數次的離别,卻仍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悲哀。

  船夫當然也被這情景打動,無奈卯時已過,不得不發話:“客官若再不走,恐怕……”汪倫舉起手,打斷了他的話,繼而對李白說:

  “太白兄,保重!”李白欲回頭時,汪倫又叫住了他,默默的倒上了最後一杯酒。兩人舉杯,舉杯,再舉杯,最後一飲而盡。

  李白上船時,隻是凝視着遠方,任眼淚打濕他的衣襟。船行遠後,他回過頭去,眺望那消失在霧氣中的身影。歌聲,仿佛還響徹在耳畔……

  李白不由感慨萬分,便取出筆墨紙硯,寫下《贈汪倫》一詩:

【《贈汪倫》改寫通用15篇】相關文章:

1.《贈汪倫》改寫

2.贈汪倫改寫

3.改寫《贈汪倫》

4.改寫贈汪倫

5.《贈汪倫》改寫故事

6.《贈汪倫》故事改寫

7.改寫古詩贈汪倫

8.贈汪倫改寫範文

9.古詩《贈汪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