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時至今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物館裡依然陳列着20世紀初通過中國文物販子盜賣得來的昭陵六駿中的“二駿”:“飒露紫”和“拳毛騧”。

這兩個國寶級文物是從陝西昭陵中盜走的,而将它們賣向外國的那個人名叫盧芹齋,是20世紀中國最大的文物販子。

因為臭名昭著的盧芹齋一生都在盜賣、販運老祖宗墓裡的文物,故而成了中國百姓人人聲讨的“無恥賣國賊”。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受張靜江賞識的家仆,成年後在巴黎開起了古玩公司

1880年,一個男嬰降生在了浙江湖州盧家渡的一戶普通人家之中,父母先是給他取名為盧煥文,幾年後,又為孩子改名為盧芹齋。

小芹齋的命不算太好,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相繼去世,無奈之下,他的叔父隻好将他抱養到了自己家中。

長大成人後,盧芹齋來到了湖州南浔一帶尋找工作機會,碰巧南浔巨富張靜江的家中正好缺少仆役,于是,盧芹齋便成了張家的一名家仆。

進入張家後,盧芹齋勤快好學,很快就得到了張家上下的信任和認可。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1902年,張家大少爺張靜江奉皇帝之命出任清廷駐法商務參贊,因為此去法國山高路遠,故張靜江就想挑選幾名家仆随他一起赴法國履職。在衆多家仆之中,張靜江看盧芹齋個性沉穩卻又不失機敏,是以就帶着他一起去了法國。

到了法國後,張靜江在很好地完成公幹任務之餘,漸漸發覺熱愛藝術的法國人非常喜歡來自于世界各國的文物和手工藝品,是以,頗具經商頭腦的張靜江就在巴黎開了一家運通公司,以做古董文物生意為主、兼營中國本土的綢帛絲茶。

為了幫襯生意,盧芹齋就在運通公司裡做了一名學徒,因為他樣貌周正、手腳麻利,是以張靜江時常樂于帶着盧芹齋出門談生意。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自知能力有限的盧芹齋為了能不負老闆的厚望,便在暗地裡下起了功夫,他學法語、學英語、學習識辨各種文物和古董,令做生意的能力進步神速。

因為盧芹齋在一衆學徒中能力最出色,故他很快就被升職,成了一個店面的負責人。

1912年,張靜江打算從巴黎回國,于是就關掉了運通公司。考慮到國内當時戰亂頻仍,盧芹齋并未選擇随同張靜江一同歸國,他留在了巴黎,并用經年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有規模的古董公司。

而之是以決定斥資開辦古董公司,是盧芹齋經過了通盤計算和數番實際考量後的結果。

彼時的中國正值清末民初、政局動蕩的狀态,内憂外患的此起彼伏令百姓生活倍受沖擊,很多軍閥頭子、盜墓賊都希望通過盜掘古墓而發大财,是以在那一時期國内的盜墓事件層出不窮,因為無人加以管理和禁束,造成千千萬萬的珍貴文物古董大量地流向了國内外的文物市場。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盧芹齋正是由于在張靜江的手下當差之時了解到了這一行情和商機,這才大膽地拿出了積蓄在巴黎開辦了古董公司,專門從中國境内倒買倒賣文物古董,然後轉手将它們高價出售給外國人以換取豐厚的差價利潤。

通過不斷地鑽研和琢磨,盧芹齋具備了較強的文物品鑒能力。他慧眼刁鑽、出手又快又狠,隻要是價值不菲的文物,幾乎都能被其納入囊中。

盧芹齋在上海和北京等地都有自己專屬的供貨商和供貨管道,能源源不斷地向盧芹齋的文物公司輸送妥靠的稀世寶物。

盧芹齋的“精明”之舉讓他在亂世洪流之中擷取了巨額的經濟效益,據統計,但凡流失在海外的中國古董之中,超過半數都是經盧芹齋之手而“走出國門”的。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他倒賣出去的國寶級文物既包括開篇所說的“昭陵二駿”,又包括“商代皿天全方罍”。隻可惜商代皿天全方罍如今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昭陵二駿的歸國之期卻依舊遙不可及。

娶15歲的年輕妻子,目的是為了能長期與嶽母在一起

雖然盧芹齋通過倒賣文物發了财,但成了富翁的他卻依舊受人鄙視,原因有二:一則盧芹齋為了倒賣文物不擇手段;二則盧芹齋的婚姻情史确為不堪,他30歲那年迎娶了15歲的外國小嬌妻,但其另有目的。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28歲那年,盧芹齋在巴黎馬蘭德廣場邂逅了一位開帽子店的中年女人奧爾佳。風韻不減的奧爾佳比盧芹齋年長4歲有餘,她當時雖然是單身狀态,卻與女兒瑪麗相依為命。而瑪麗實則是奧爾佳當年在富人家裡當女仆時,因遭到男主人的非禮所産下的孩子。

奧爾佳自從遇見了盧芹齋後,便對這個中國男人産生了依戀和愛慕之情。盧芹齋折服于奧爾佳的魅力之下,很快就與其發展地下戀情。

後來,奧爾佳又有了一位很有錢的戀人,但這個中年婦女又不舍得斬斷與盧芹齋的戀情,于是經過了幾番考慮,奧爾佳決定将自己年僅15歲的女兒瑪麗嫁給盧芹齋。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因為這樣一來,盧芹齋就成了自己的親人,奧爾佳可以放心大膽地與其見面。

1910年春,30歲的盧芹齋順利地迎娶了15歲的瑪麗,然後便同“嶽母”奧爾佳繼續保持着不明不暗的關系,一切都是那麼地天衣無縫,連瑪麗都絲毫沒有察覺出來任何異樣。

育有4個混血女兒,晚年卻不敢落葉歸根

結婚以後,盧芹齋倒是對妻子十分愛護,他将自己的保險櫃鑰匙都交給了妻子瑪麗保管,每天讓妻子過着巴黎名媛所能擁有的奢華生活。

瑪麗的肚子也很争氣,婚後相繼懷孕了4次,一共生下了4個漂亮端莊的混血女兒。

盧芹齋雖然疼愛4個女兒,但他從不認為女兒是中國人,而且從來都不教女兒們學習中文、更不讓她們接觸中國文化。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因為盧芹齋一生都沒有兒子,是以他也預料到了這一生忙忙碌碌所積攢下來的财富也極有可能會被女婿的家族所承襲,是以,他在晚年時分倒賣起文物來反倒不那麼拼命了。

盧芹齋的一生主要是靠着倒賣祖國文物而發财的,他害怕被祖國人民所痛斥,是以在世時還時不時地為自己進行一番“美化”和“辯解”,聲稱他在做古董生意的同時也是在向全世界推廣中國文化。

然而群衆的眼睛一直都是雪亮的,世人皆知盧芹齋販賣倒售文物古董的目的就是為了擷取個人财富。

1957年,氣若遊絲的盧芹齋在彌留之際終于開始忏悔一生的罪孽,他喃喃地說着:我有罪,我也感到羞恥,因為我就是使國家寶藏流失到外國的罪魁禍首。

盧芹齋:倒賣中國文物發家,娶小15歲外國女人為妻,晚年不敢回國

自私自利的盧芹齋晚年的時候曾經極度渴望着回到祖國内地生活,但他終究還是沒敢回國,最終病逝在了瑞士的私宅之中。

一生都遭受國人唾罵的他無論怎樣替自己盜賣文物的行為進行辯解,終究還是無法遮掩住他那僞善虛假、瘋狂逐利的醜惡面目。

這個在西方人眼裡堪稱“古董教父”的中國人,實際就是一個沒有底線的文物販子、國家的千古罪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