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上下五千年,多少風雲人物已化為枯骨,多少亭台樓閣已化作殘垣斷壁。可唯有詩詞,幾千年來,經曆無數風風雨雨,依然儲存着那份多獨特的,亘古不變的美。
仍記得嶽飛的《滿江紅》中“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當你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不要把自己的大好時光浪費掉,等到你已滿頭白發時,你才會發現,時間是多麼的寶貴,而你,隻能低下頭默默歎息。從這三句詩中,你能否讀出嶽飛的惆怅?你是否會被深深的無奈而感動?
又想起陶潛的《飲酒》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自顧自采菊,款款走在東籬下,聽不到大街小巷、繁華鬧市的喧嚣,陶冶着自己的情操,放蕩着自己的胸懷,悠悠走在田間小路上,心中沒有一絲雜念,看到南山,心中又平添了一份甯靜,從這兩句話之中,你能否體會到詩人心中的平靜?又能否體會到詩人那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
還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曆史的車輪滾過,留下無數風流人物,當毛澤東走過一片片雪山之後,寫下了真正的風流人物還看現在,他以那無比豪邁的氣魄,抒發了多少現代人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超越前人,創造奇迹,從這三句中,你能否讀出壯年毛澤東的膽識與氣魄?你又能否讀出他對革命的信心與勇氣?
最後還有李清照《點绛唇》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一襲青裙,幾支珠钗,三千墨發,獨自一人立于繁茂的樹冠之下,陽光拉長了她的影子,讓那少女恍若畫中的仙子。蓦然回首:駐足,将鼻尖貼上青梅,你能否體會出她的羞澀,又能否體會出他對生活的那份诠釋?
詩歌,比小說多一份精煉,比散文多一份意境,比歌劇多一份想象的空間,你能否讀出詩中不同韻味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