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十年寒窗,總為的是爵祿名利,一朝登科及第,卻是賣官鬻爵,克扣錢糧賦稅。堅守心中一片淡泊的桃花源,才得遏制名利場中的蠅營狗苟,貪心不足。
淡泊,是堅守心中一種清明的心境。王陽明,生于太守之家,自小嘗盡了繁華舊夢,一朝遠放苗疆,忍着蟲獸之害,為政以德,以腳踏實地的德政感化了素來刁蠻的苗人。格物緻知,讀書不辍的品德也被他自京城帶去蠻荒之地,日夜思考着“存天理,去人欲”的理學教條。正因他冷眼看富貴,才落得一個“旁觀者清”,心學一門得以發揚。清明如他,用看破一切的清明,力挽大明的政治危局。
淡泊,亦是堅守自我的展現。獨屬于二十一世紀的競争愈演愈烈,風華正茂的少年也不得幸免。一篇小蝌蚪找媽媽的漫畫便道盡個中酸楚:青蛙媽媽見了小蝌蚪也隻是問“作業寫完了嗎?”而招緻小蝌蚪敬而遠之。本該鮮衣怒馬、激揚文字的少年,如今卻一味追名逐利,當真是一件憾事。
《紅樓夢》中賈寶玉,王夫人道他是“孽根禍種”,賈政令他“不孝種種大乘撻”,他卻是個牛心左性的,聽見湘雲叫他“多談談仕途經濟的學問”,也是毫不客氣地“姑娘請别屋裡坐坐,仔細這裡髒了你的學問”。隻得一林妹妹得他心意,便是愛憐有加,引為知己。淡泊名利的他最終的歸宿,不會是甚麼“終南捷徑”或是榮登高爵。
淡泊,是不附庸風雅,是不蠅營狗苟,但絕不是逆來順受。它更是一種自信與灑脫、坦然與随性。
堅守心中躬耕的一隅桃花源,便足以收獲灑滿心田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