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轉眼又是一年,無論生活多麼狗血,電影依然精彩。

翻翻過去的消息,懷舊怪奇電影已堅持推送一年有餘,回首過去有辛苦也有收獲。

所謂樂此不疲,興趣使然,我把自己喜愛的電影類型推薦給大家,内容主要集中在電影評論,精彩片段和電影合集。

包含的類型主要根據我的興趣出發,包括:恐怖片,西部片,劍戟片,武俠片,怪談片,B級片,内容力求懷舊,稀缺,冷門,獵奇。

發現喜歡這一類電影的朋友也很多,有微網誌來的,也有頭條來的,還有豆瓣,知乎。發現很多年輕人也挺喜歡老電影,很多小姐姐比較偏愛恐怖片,年紀比較大的喜歡西部片,武俠片。

資源大多免費分享,朋友們都很客氣,拿了資源都會說謝謝,有的朋友給我贊賞還不留名字,連跟他說聲謝謝都不行,是以在此一并再次感謝。

在此,說說我的個人觀影史。

大約在大學期間,有個叫5qzone的電影網站,在上面經常看到《黃金大镖客》的文章,一開始也并不感冒,後來偶然間下載下傳觀看。這一看,就入了西部片的坑。如果要我選心中最佳,那非《黃金三镖客》莫屬,從此也喜歡上萊昂内的其他作品。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從此追了一波通心粉西部片:镖客三部曲,荒野黑旋風三部曲,大捕殺系列,他們是神系列,大寂靜,瑞格之槍……

通心粉西部片,其實并沒有那麼深刻,無非打打殺殺而已,與香港的武俠片相通,但它的魅力在于一股草根江湖氣,醜陋肮髒的反派面孔,永遠打不死的俠客,以及激動人心的對決,當然還少不了莫裡康内的美妙配樂。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說到日本劍戟片,第一部看的應該是若山富三郎主演的《帶子雄狼》系列,當時就被片子那一股濃濃的血腥cult風味給震驚了。該系列将一個孤獨求生,出賣武藝的悲情俠客的形象展現得淋漓至緻。當然電影也呈現了原汁原味的日本民間文化,也讓喜歡日本文化的人士大飽眼福。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又是一發入坑,之後又看了勝新太郎《座頭市》系列,三船敏郎《宮本武藏》三部曲,中村錦之助《宮本武藏》五部曲,還有衆多的優秀劍戟片:《切腹》,《用心棒》,《大菩薩嶺》,《修羅雪姬》,《禦用牙》等等。

日本劍戟片與中國的武俠片是可以比拟的,同樣是恩怨江湖,刀光劍影和熱血俠客,但是劍戟片注重靜與禅意。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其實,很多老的港台武俠片,80,90年代的大陸武打片,是從小看到大的,個人也比較喜歡。隻不過,年紀大了,不像年少時那麼狂熱了,也有一些老武打片收藏,喜歡的可以跟我交流。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再說到怪談類,首先就想到了小林正樹的《怪談》,本片的故事清奇,畫面唯美,恐怖之中帶着物哀之美,是以我很有幸能看到本片。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後來又陸陸續續看了衆多的日本怪談片:《四谷怪談》,,《怪談連篇》,《怪談雪女郎》,《妖怪百物語》,《牡丹燈籠》,《怪談蛇女》…正因為如此喜歡怪談,我還買了一本小泉八雲的《怪談》故事集,确實很有意思。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雖然說日本的怪談故事很多都是源自中國,比如《三海經》,《搜神記》等,但是經過日本文化的進化,日本的怪談故事有其物哀之美和玄幽色彩。

很多時候怪談與恐怖片是分不開的,但我這裡要說的恐怖片特指歐美60,70年代的老恐怖片,比較偏門,輕微B級。比較喜歡的一類就是意大利鉛黃恐怖片。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馬裡奧巴瓦作品如《撒旦的面具》,《黑色安息日》,《血與黑蕾絲》,《鞭子與肉體》等等。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當然還有達裡奧阿基多執導作品:《陰風陣陣》,《夜深血紅》,《地獄》,《神話》等等。這類恐怖片的魅力在于它濃烈的懸疑氣氛,并将女性完美的體态與鋒利的屠刀發生聯系,影片的結尾也有很多驚喜。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還有一類恐怖片就是愛倫坡系列,比如《愛倫坡怪談》,《鬧鬼的宮殿》,《古屋驚魂》,《厄舍古廈的倒塌》,《萊姬娅之墓》,《陷坑與鐘擺》等等。這類恐怖片充滿哥特式的陰暗恐怖氣氛,将死亡籠罩全片,同時兼具懸疑氣氛。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當然本人也并不排斥像《活死人之夜》,《猛鬼街》,《鬼作秀》,《鬼追人》等主流美國恐怖片,隻不過覺得少了那麼一份怪味而已。

談到禁片,其實有點獵奇心作祟。國産就有很多所謂的禁片,比如《老人與狗》,《藍風筝》,《天浴》,《小武》,《盲山》之類的,其實這些電影就是傷痕文化或者寫實,偶爾看看而已,畢竟人不能一直沉溺在過去的傷痛之中。世界十大禁 片,說實話放着一直沒看,有些是看了評論不敢看,怕太極端了。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倒是看過很多香港的禁片,或者說cult片。牟敦芾的電影都挺那啥的,《黑太陽》系列,第一部是最正宗和可怕的,後面幾部主要是模仿;《打蛇》夠激烈和寫實,暴力和裸露較多。

還有那位香港最怪力亂神的導演桂治洪,他的《邪》三部曲,還有《鬼眼》《邪咒》《蠱》《魔》這一類,在玩弄邪門,降頭的同時,用恐怖血腥刺激觀衆。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還看過很多香港cult片如《人肉叉燒包》,《烏鼠機密檔案》,《山狗》,《羔羊醫生》,《伊波拉病毒》,《力王》……确實是盡皆癫狂,盡皆過火。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最近比較迷的是歐美60~80年代的恐怖片,吸血鬼題材,超自然等等,都有些B級片、cult片的味道,覺得符合懷舊怪奇這個主旨。

我的觀影史:從文藝小清新變成重口味

以下列出了以往被和諧的、大家求的比較多的20部電影清單,其中偏好可見一斑:

狂暴少婦

鼹鼠

威尼斯血案

豬鹿蝶

德川責罰地獄

丹麥嬌娃

獵奇女犯罪史

太空英雌芭芭麗娜

種鬼

好萊塢電鋸J女

極道女流氓

人肉鼠餐

花與蛇1974

苦月亮

黑太陽4部

忘八武士道

元祿女系圖

人蛇鼠

隻要有人喜歡,在新的一年懷舊怪奇電影會繼續推送,大家有什麼建議也可以背景跟我交流。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