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邊的文化

小時候,上學的第一天媽媽便對我說:“你要好好學習,将來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當時的自己,年幼無知,并不懂這句話的含義,隻是把文化這兩個字牢牢的記在了心底。

長大後,老師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便是:“你們要好好學習,将來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這樣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

文化,這個媽媽從小就對我說的兩個字,這個老師常常強調的兩個字,我卻并不懂它的含義,于是我跑去問老師,老師說:“文化就在我們身邊,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隻要你細心的去觀察,你就會明白什麼是文化。”

老師的話太深奧,他似乎忘記了我還是一個孩子,怎麼會了解那麼深奧的話。

閑來無事,我拿出那本從老師那借來的《唐詩三百首》,開始細細的閱讀,讀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我不禁一番感歎,仿佛看見了一個淡泊名利的人,拿着采來的菊花在路上悠閑漫步的情景,心仿佛也随着他來到了那個世外桃源。讀到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仿佛也看見了那氣勢宏偉的廬山瀑布,心裡不禁感歎古人那奇特的想象力和古代詩人不就是文化的一種嗎?突然想起,這古詩不就是文化的一種嗎?想到這,心裡無端的輕松起來。

星期天,和妹妹去竹林裡挖竹筍,妹妹突然大叫:“啊!姐姐,我想起一件事,這竹好像是什麼“歲寒三友”中的一種吧!”本想說她幾句的,我聽了後腦子裡也浮現出“歲寒三友”的故事,它指的是梅、竹、松,因為它們在冬天也依舊不畏嚴寒的挺立着,是以叫“歲寒三友”,我不得不佩服古人那敏銳的觀察力,和那淵博的知識,竟然想出“歲寒三友”這麼一個文雅的名字。咦!這不也是屬于中國文化的一種嗎?我好像有點明白了為什麼老是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了。因為中國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曆史,中國的書籍浩如煙海,而我們知道的僅是哪冰山一角,中國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們永遠也領悟不完。

終于知道老師為什麼會說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因為隻要我們認真觀察,細細體會,就會發現那些偉大的作品,都是從生活中寫出來,都是從生活中獲得的經驗。還有那流傳千古的詩句,也是詩人在生活中細心觀察而寫成的,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他通過對廬山瀑布的觀察在加上自己的想象寫出來的,我想如果李白不曾去過廬山,沒有去看過廬山瀑布,那麼他可能也就寫不出這首流傳千古的詩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古往今來,哪個人的成就不是從生活中獲得的靈感,是以隻要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的文化。

現在終于知道自己的知識有多膚淺,因為這和祖國源遠流長的文化比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是以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去了解更多文化知識,當然,我們更應該注意生活中的文化——因為文化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