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圖:傳統産業雲上轉型“數字經濟體”

2017年,中美市值最高的7家公司(亞馬遜、微軟、蘋果、谷歌、Facebook、阿裡巴巴、騰訊)總市值高達4.3萬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這些領頭羊公司都是基于平台模式的智能商業體,面對跨界競合特征的新一輪全球化,幾乎所有中國傳統企業家都在積極用“新科技”探索“新商業邊界”,在此我們不禁要提出一個問題:“平台模式真的是網際網路企業所獨有的嗎?”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服務成為全社會創新的公共服務與基本要素,所有傳統企業都在通過上雲轉型、擁抱網際網路商業模式、招募高科技人才、打造自己的“智能平台模式”, 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湧現出各具特色、靈活創新的“獨角獸”,天合光能、茅台、南方航空、中彙、中信、美年大健康、運滿滿、VIPKID都在雲上跨越“數字之牆”,“雲轉型”面對中國10萬億美元的大市場,未來十年是天翻地覆的大變革時代。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兩股驅動力推動企業服務線上化:(1)市場吸引:全球一半人口,即34億網民,吸引所有傳統企業業務上雲,産業鍊逐漸網際網路化。(2)産業賦能:以工信部、阿裡雲為代表的“國家機構+網際網路企業”實施“百萬企業上雲工程”、“百萬APP培育工程”,以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服務包,融合地方區域優勢産業帶,加速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四川等地企業轉型、産業更新。

“雙11“式業務洪峰正在成為每一個企業的“新常态”:

1) <b>快遞業</b><b>:</b>為承載日均包裹量7倍以上的快遞洪峰,中國郵政上雲轉型,擁有了幾十億量級的日資料操作能力。

2) <b>汽車</b><b>業:</b>為了支撐“30周年慶典”直播、“藍色商城博越預售大促活動”,為數萬消費者秒殺2015輛新車提供最好的服務體驗,吉利汽車上雲轉型,利用新營銷方式,發現潛在客戶群、增強會員俱樂部互動粘性。

3) <b>航空業</b><b>:</b>為了将常旅客重新吸引回“南航e行”,為了“會員日”營銷活動不再當機,扛過6.5倍日均的通路量、10倍日均的帶寬消耗,南航上雲轉型,機票查詢速度提升100倍。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企業線上節省成本,而網絡協同為企業平台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與商業價值。今天的領軍企業争相打造“行業平台“,利用傳統産業資源、先發優勢成長為明天的行業“BAT”。

1) <b>能源平台</b><b>:</b>中石化在阿裡雲上引入電商中台架構,3個月建起“能源天貓”——易派客,第一年内彙聚3.5萬家優質供應商、11萬家工業企業,年交易額高達902億元,第二年沿“一帶一路”拓展海外市場,提供全球工業貿易、供應鍊金融業務。

2) <b>零售平台</b><b>:</b>特步采用共享服務平台架構,實作門店、官方商城、第三方商城的“全管道營銷”,全網、全國實作商品、訂單、庫存、會員、配送、結算一體化,并從通過管道銷售運動鞋,向營運“跑友社群”平台轉型。

3) <b>金融</b><b>平台:</b>中國外彙交易中心“貨币網”采用網際網路級中間件,實作每天将人民币牌照價格第一時間傳給遍布全球的1萬多家交易成員公司和3.3萬家監管機構,并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創新增值服務,挖掘FinTech技術紅利。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目前AI産業化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反差,傳統企業由于缺少AI人才獨自面對一堆産業問題,而衆多科學家組成的人工智能公司掌握“屠龍刀”而找不到産業場景。“不論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是以,阿裡雲ET将資料科學家團隊派入工廠、政府、醫院等産業環境,與工業專家、農業專家、醫療專家、交通專家跨界重混,研發出多個高價值的“行業大腦”:

1) <b>工業大腦</b><b>:</b>領先全球的中國光伏産業正在全面上馬“工業大腦”,産業鍊上遊協鑫光伏、中遊天合光能、下遊固德威都在運用工廠中收集的大資料模組化,調優算法提升良品率、降低能耗、預測産線裝置故障,“工業大腦”将良品率提升1%為協鑫光伏帶來上億年成本的節省,将A品率提升7%為天合光能提高數千萬利潤。

2) <b>城市大腦</b><b>:</b>澳門、杭州、廣州等城市紛紛采用“城市大腦”治理大城市的交通頑疾,以路面攝像頭為“眼”,以智能算法為“腦”,以紅綠燈為“手”,以交警機動隊為“腿”,針對實時交通路況提供全局最優解,杭州試點路段車輛通行速度提升11%,每一位司機通過試點區域的時間減少15.3%,蕭山120救護車接到病患路程時間縮短50%。

3) <b>醫療</b><b>大腦:</b>中國大量偏遠地區影相醫生數量不足,大城市醫生工作負載很重,,人工誤差不可避免,采用“醫療大腦”學習X光片、超聲片、CT片、MRI片、病理切片、PET-CT片等影相資料,自動識别結節,判斷結節性質(良性或惡性),算法診斷将人工診斷時間從30分鐘縮短到3分鐘以内,并且比人工診斷準确率提升20%以上。

4) <b>農業大腦</b><b>:</b>無錫通過綜合分析氣象資料、作物資料、水利資料、地理資料、經濟資料、衛星遙感資料,“農業大腦”自動識别玉米地圖檔,對大面積作物自動監測長勢、監控病蟲害/水利災害、監測生長階段、預測産量與零售需求,節省大量農業勞動力,并線上提供AI專家建議。

5) <b>航空大腦</b><b>:</b>廣州白雲機場、亞航、南航、廈航利用航空大資料,預測客流時空分布、優化航線網絡、航班延誤智能恢複、人臉識别一證通關,實施“航空大腦”後,白雲機場航班靠橋率提升90.91%,旅客靠橋率提升94.73%,讓更多的差旅人士告别了擺渡車。

6) <b>環境大腦</b><b>:</b>衆多企業采用“環境大腦”,實作環境綜合管理、智能環保監察、智能環境監測、智能環境應急,國家海洋局利用大資料捕魚,夢蘭神彩進行固廢智能評估,國家地震局用地理資料捕捉餘震震源定位,而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文台都在雲上進行大量資料分析、教學教育訓練。

截至目前,阿裡雲ET行業大腦已經為20個行業提供3000多種解決方案,覆寫10萬多家企業。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未來十年,科技創新範式由物聯網(IoT)、SaaS(軟體即服務)、AI(人工智能組成。2017年有趣的是:偏“軟”的網際網路正在全力以赴做硬體,以獲得更多線下的流量入口、資料入口、服務入口,例如亞馬遜、谷歌、阿裡巴巴釋出的智能音箱、平闆電腦、網際網路汽車、智能家居,Facebook、微軟釋出的VR/AR眼鏡;而偏“硬”的制造業企業、消費電子企業在同步打造線上軟體服務,以便獲得更多的增值服務,在雲上實作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轉型,例如工業雲平台(GE Predix)、線上算法服務(Tesla AutoPilot)、語音助手(Apple Siri)。

人工智能是軟硬兩類公司争奪的核心陣地,網際網路公司造的硬體必放入自家的智能核心,例如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AliOS,而硬體公司也在研發人工智能服務,例如自動駕駛功能、智能語音助手。AI不僅打穿了軟硬體公司的壁壘,而且将2C的消費網際網路與2B的産業網際網路融為一體,在未來十年,消費市場的“蝴蝶效應”将會瞬時橫掃産業供給側,行業壁壘也被拆掉,整個世界将不再按照行業劃分,而是按照市場需求來自動組合形成最優供應鍊,精準産業、精準商業無處不在。

從經濟學上分析,科技類硬體降價很快,甚至目前很多入口級IoT裝置在賠本、平價推廣,期望通過SaaS來賺取增值服務收益,例如智能音箱賠錢賣,但是會産生内容消費、購物消費可以分傭。另外,在平台模式中,AI的邊際成本趨近于零,而邊際收益會十分穩定,甚至由于網絡效應而有所上升,例如自動駕駛服務在使用中,按照車輛使用該功能時長來收錢,僅消耗少量雲端計算力和電費,算法訓練成本也不會因任何一位新司機的加入而大幅增加。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業務轉型、技術轉型、組織轉型密不可分,組織是承載所有轉型戰略的關鍵基礎,是智能産業成功落地的核心。

1) <b>職能型組織(Business to Business)</b><b>:</b>分工專業化,工作标準化。工業大生産時代,不論在全球哪一個分公司,标準化一直是最高的要求,每一個職能部門的“最佳實踐”伴随全球化向世界各地普及,标準流程、合規、KPI都是這個階段湧現的成果,自上而下的“精英式治理”、“精英式創新”成為主流,以SOP(标準執行規範)、KPI進行過程控制,工作制服的出現也是在努力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個性,讓全球員工像機器生産線一樣無差異性工作,為工業世界、電力世界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财富,“團隊+流程+KPI”範式在工業、能源、建築等行業取得了很好的階段性效果。

2) <b>平台型</b><b>組織</b><b>(Platform</b><b> </b><b>to</b><b> </b><b>business</b><b>):</b>“厚平台+小前端”創新,部門邊界消失。網際網路天然是“去中心化”的,最近五年,國内外消費市場沿個性化喜好分裂成成千上萬的碎片化社群,人們按照“功能性購買”(物美價廉)、“标簽性購買”(個性區分)、“體驗性購買”(愉悅自我)實作消費更新。所有傳統企業在雲上向移動網際網路驅動的全管道營銷、大資料驅動的個性化服務轉型,負責建設線上服務管道的團隊,逐漸打穿“煙囪式”的職能組織,即任何子品牌、任何産品線、任何供貨管道的商品都會統一通過線上商城售賣,直達消費者,以便收集消費者偏好,營運特定消費者社群。參考美軍“特種部隊+航母戰鬥群”的領先作戰模式,将上千個創新團隊小型化,這些“小前端”作戰單元能夠靈活跟蹤、捕捉、處理數以萬計的消費者小衆社群需求,以“變”應“變”,而大量通用服務職能沉澱在“共享服務中台”上,中背景越厚提供的創新基礎服務越豐富,成為前線快速創新作戰依靠的重要後援戰力,自下而上的需求分析、決策、創新、失敗、再創新比拼的是速度,前線指揮炮火、快速試錯、允許失敗、優勝劣汰、資料決策成為常态,讓網際網路企業(阿裡巴巴)、零售企業(特步)、家具家電制造企業(海爾)、航空企業(南航)、金融企業(中信集團)煥發出澎湃持久的業務創新生機,成為組織轉型的“奇點”。

3) <b>智能型</b><b>組織</b><b>(Supplier to business):</b>“供應鍊+外部創客”網絡協同,公司邊界消失。共享服務中台從公司内部延伸至外部,大中台為企業外部創客團隊提供跨産業的供應鍊整合、協調、賦能,“産業大中台+産業創客+算法比對”範式會極大調動社會創新資源,将供應鍊連接配接成一張根據需求動态協同的網絡,算法決策取代前端人工決策,自激勵、自組織、自驅動的創新生态圈生長壯大,例如淘工廠就是“S2b”模式的探索與嘗試,一邊連接配接國内大量OEM、ODM、OBM中小型工廠,進行“小散生産,快速返單”的流水線更新,另一邊連接配接如涵、缇蘇等網紅孵化器,賦能有時尚洞察力、粉絲影響力的網紅,幫助網紅從時尚意見領袖轉型為服裝服飾産品經理,淘工廠則承擔質檢驗廠、智能派單(5分鐘内)、中介保險等平台職能,在淘工廠生态圈中,以算法降低成本、從資料決策新品、讓網紅彙聚社群,在2017年“雙11”,雪梨、張大奕、安娜每個人的單日銷量都超過3億元,甚至超過了ZARA、ochirly、Mo&amp;Co、PEACE BIRD等時尚大牌,生态的力量遠大于任何單體公司。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要造福各國人民。習近平主席為所有傳統企業、科技企業指明了兩大全球市場:

1) <b>帶路</b><b>經濟體:</b>“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44億消費者,占全球人口63%,每年創造21萬億美元GDP,占全球總産值29%,相當于兩倍中國市場的體量。

2) <b>金磚經濟體</b><b>:</b>金磚五國擁有30億消費者,占全球人口43%,每年創造17萬億美元GDP,占全球總産值23%,相當于再造一個美國市場的體量。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1) <b>單車</b><b>出海:</b>“中國原創”OFO借助遍布全球的阿裡雲資料中心,将1000萬輛小黃車拓展到全球19個國家,為世界上2億使用者提供超過40億次的出行服務。從海外車輛的設計、打樣、量産再到車輛運輸到海外國家隻用了7周的時間,這在整個行業都是不可思議的“創新速度”。

2) <b>遊戲出海</b><b>:</b>福建遊戲公司ONEMT龍騰東公司,在阿裡雲上開發出爆款手遊《蘇丹的複仇》,高居沙特阿拉伯iOS暢銷榜榜首。

3) <b>手機</b><b>出海:</b>某國産大品牌手機廠商,在阿裡雲上面向全球142個國家數億使用者提供生态服務,品種豐富的智能家電、平衡車、智能手環、手機在雲端連為一體。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阿裡雲已經在美國、澳洲、新加坡、日本、德國、迪拜等地區設立了14個資料中心,并正在推進俄羅斯、英國、印度、印尼等地的雲服務開通,由跨越四大洲的3000多名海外員工編織起一條日不落的“數字絲綢之路”, 過去一年,阿裡雲在海外市場的業務規模增速超過400%,使用者量增長了7倍。根據國際第三方咨詢機構Gartner2016年資料顯示,阿裡雲已成為全球前三大雲基礎設施服務商。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據HIS、麥肯錫等機構預測,截至2025年,全球共有700億裝置聯網至雲端其中工業裝置超過250億台互聯互通。到2030年,中國通過推進營運轉型提升生産力,如精益生産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方式,可提升15%到30%的生産力。基于“雲轉型”模型,工業企業上雲的路徑十厘清晰:

1) <b>資料智能</b><b>:</b>利用“工業大腦”提升單體工廠、物流環節的效率。

2) <b>網絡協同</b><b>:</b>采用物聯網,在工業平台上産生供應鍊協同、創新鍊協同、消費端協同。

通過以上兩個方向的持續創新,在物聯網上實作“精準工業”,即“Made In Internet”,而非因國界而劃分的“Made In China”或“Made In America”。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阿裡巴巴提出的“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遊“是建立在對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台)生态圈中所有參與方獲益的前提下,“普惠式全球化”即需要分布式、柔性化、資料驅動、網絡協同的生産網,又需要24小時通關、稅收優惠、個性化創新的服務網,以全球的力量在eWTP生态網中精準滿足全球的需求,這張網中由遍布全球的e-Hub組成eRoad,為所有國家的中小企業提供全球貿易基礎設施,未來你的每一次消費将惠及另一個國家的生産者,而生産者與消費者是互相的,雲上資料流動的成本低、速度快,世界上有限的資源會以最高效的方式傳遞到最需要的地方,“五新”帶動全球産業更新,電子貿易實作“貨通天下”。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雲上各行各業的SaaS應用每分每秒都在訓練“雲腦”,例如亞馬遜Echo音箱學習天南海北的英語口音,Alexa的語音識别率會越來越高,每一輛特斯拉汽車每天學習到地球不同地貌、交通環境、駕駛習慣、應急反應的開車經驗資料,會比其他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成長更快,而全球無數棋類愛好者與AlphaZero對弈,人機博弈資料會讓AI更懂人性。當行業大腦走入每一個領域,哪怕是算法效率上的1%提升,也會吸引所有使用者使用最優服務,進而循環積累出更多資料,算法日臻極緻。

AI的先發優勢會越來越明顯,每家企業的AI競争力是加速發展,而非線性發展,2/8法則在“智能飛輪”面前已被打破,是以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數字商務中心研究員邁克爾·施拉格在《哈佛商業評論》4月刊提出了《AI改變80/20效率法則》,認為“重要的極少數”将改變世界。下一個十年屬于擅用AI的企業、創客,“超級帕累托”定律将會讓産業從“80:20”劃分趨向于“95:5”甚至“99:1”,每一個傳統行業的“赢者通吃”現象會越來越普遍。

從好的一面來看,與電腦、上網一樣,任何神奇的科技終将走入尋常百姓家,AI也正從科學家的資料中心走入每一位學生的電腦上,谷歌TensorFlow、Amazon MXNet、Microsoft Malmo、阿裡雲PAI和鲲鵬平台對公衆開放,Python語言進入浙江等地的聯考科目,阿裡雲大學的人工智能開發課已經進入多所高校和企業。也許,20年後的“文盲”即會識字、又會上網,隻是不會使用AI工具。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我們所有人正在經曆一個從“人類為師”轉向“機器為師”的偉大時代,人類将已知世界的已知規律交給AI學習、訓練、應用,而與此同時,AI已經進入“無人區”,學習遠超過人類智慧的未知世界中的未知規律,正如當今所有圍棋棋手都在向AlphaZero學習棋藝(機器棋譜)一樣,工業大腦發現光伏産線工程師原來很難找到的工藝弱點,城市大腦高速人類交警如何設定路口紅綠燈,環境大腦指引漁民操作漁船駛向魚群最多的海域,人類與AI的關系亦師亦友。

在“新機器複興時代”中,計算力、資料、算法是三大原子要素。“暴力計算+大資料+中等算法”的資料派,與“高階算法+小資料+輕計算”的算法派,争論不休。但不管黑貓白貓,用最小的代價抓到“耗子”(解決問題)就是好貓。從AlphaGo Lee到AlphaGo Zero,背後是學習速度、訓練資料集、計算消耗的極大降低,AlphaGo Lee用數個月學習3000萬盤人類棋譜,耗費48個TPU計算單元,僅達到“局部最優解”,而AlphaGo Zero不需資料輸入,僅用3天自我博弈490萬盤棋,隻消耗4個TPU計算單元,無師自通實作“全局最優解”,這是算法進化超越資料瓶頸的階段性效果。

2018年雲創新戰略十大趨勢  

内容詳情參見《智能産業,雲上轉型》産業雲戰略研究報告,全文下載下傳位址:

<a href="https://yq.aliyun.com/download/2352">https://yq.aliyun.com/download/2352</a>

田豐|文

田豐是阿裡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雲體系聯盟常務理事,全球TOGAF認證企業架構師,英國OGC認證ITIL Expert,ISO20000/ISO27001主任稽核師,淘寶大學、阿裡雲大學、阿裡巴巴創業大學、雲栖商學院、中歐商學院、長江商學院、新浪商學院、英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新華社商學雲特邀講師,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工業和資訊化特邀專家,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核心專家。

著作包括《雲上工業智能》、《科技之巅》、《科技之巅2》、《網際網路3.0:“雲腦”物聯網創造DT新世界》、《網際網路+:從IT到DT》、《網際網路+:未來空間無限》、《大資料上司幹部讀本》、《激活生産力:DT經濟構築中國産業新生态》8本書和諸多研究報告。

上一篇: PHP 數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