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阆苑奇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題記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翻開那本頁腳泛黃的古典小說,我仿佛是一個行者,走進了大觀園,我默默注視着大觀園裡發生的一切……
手把花鋤,步履輕盈,不忍踏花,欲行又停。看到花滿地遺體,魂消黯,淚長流。她柔弱地說:“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玉斷有誰憐?”春風裹着她那嬌小的身子,卷起那和黛玉一樣嬌小的淡粉色花瓣,霎時間飛紅漫天,黛玉輕輕落淚,倚花鋤,癡癡望。“侬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侬知是誰?”亂,亂?亂!她心結難解,更心力交猝,隻能空待花落兩亡人不知和與生俱來的孤獨。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大觀園裡竟熱鬧起來,人們忙着籌備寶玉的婚事,我想着寶玉終于和黛玉成親,他們本就情投意合,兩情相悅。沒想到,鳳姐的一出偷梁換柱讓寶钗和寶玉成親,隻是因為黛玉的孤傲,倔強,和賈母的疏遠。黛玉含淚焚詩,在絕望中帶着愛,帶着恨死去,這偏偏就是生命的絕唱,愛情的悲歌!黛玉的悲劇,始于封建社會的黑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愚蠢,錯,錯?錯!鳳姐錯了,賈母錯了,他們都錯了!那是寶玉的唯一知己,那是寶玉魂牽夢萦的人。
寶玉帶着遺憾,帶着未了的愛,走了。
曾經的大觀園,那麼輝煌,那麼繁榮的大觀園去哪了?黛玉的亡,寶玉的走,還有好多人的離開,這不就是封建社會嗎!我曾感歎結局的悲慘,黛玉的傷感,寶玉的遺憾,更疑惑曹雪芹為何不讓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世間的人為何天天以淚洗面?
我在書中品味紅樓,卻認清了紅樓的真面目——含笑的悲劇。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尾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