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書中的大緻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讀了這本書,并且在那次的開學考試時我還得了99分,可見我對《三國演義》還是比較了解的。不過孔子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再次閱讀《三國演義》以後我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

我以前看這本書時,我曾經說過:“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群雄混戰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曆史。”不過現在我知道了,它隻不過是根據曆史改編成的小說而已,是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說,《三國演義》與真正的三國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過五關斬六将”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都是羅貫中虛構的。但這就是小說的魅力,《三國演義》因為有了這樣雖然虛構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會顯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因而流傳至今還聞名于世。

我們知道中國共産黨之是以能解放全中國并把它建設得如此強大,是因為我們的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援是革命勝利和國家穩定的根本。那麼把這種觀點代入三國時期後,我們就會知道為什麼三個政權在建立時想盡辦法讓天下人信服,最後卻都沒能擺脫亡國的厄運。人民和國家上司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三國的統治者們都想吃掉另外兩國奪取天下,是以,盡管魏國有着最多的地盤和人口,吳國有厲害得使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殒命的上司集體,蜀國有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諸葛亮,他們還是回天乏術,被淹沒在了曆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其實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民的支援都是革命成功和國家穩定的根本。三國之前,有商湯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亂世,這樣代表多數人利益的政權推翻失去民心支援的曆史事件,三國之後隋唐亂世、五代十國、元末大起義、明末李闖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國内革命戰争也在講述同一個道理。

我們經常說,少數服從多數,人民永遠是多數群體,人民的利益永遠是上司人應服從的利益,我從《三國演義》中讀出了這樣一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