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謝您老師

我上國小以來,遇到過三位班主任,都是要求嚴格,注重我們的行為養成。六年級班主任王老師對我影響最大。

上六年級,王老師“逼”我們每天都要讀課外書,可我一直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假期逮住一套書猛讀一通,上學期間總覺得的要寫作業沒時間,有點小空閑玩弟弟的幼稚玩具都不想去拿書。

那是一個炎熱的的下午。當我大汗林漓的跑到教室時,隻見王老師趴在講桌上練字,而同學們都在安靜的專心緻志閱讀呢!我的腦子“嗡”的一聲,冷汗赴熱汗的後塵,也冒了出來:“糟了,又沒帶課外書”。我低着頭,悄悄從老師眼皮底下溜過,安安靜靜坐到座位上。歪着頭,一邊裝作找書的樣子,一邊小聲地懇求同桌把她的《擺渡人》借給我看,她從桌子下面把書遞給我。我趕緊接過書,不敢擡眼看王老師,把頭深深地埋在書裡。仿佛王老師明察秋毫的目光已從講桌上離開,透過書本盯着我,我的臉火辣辣地燙。我一邊看書中主人公的悲慘遭遇,一邊暗自發誓:再也不能不帶書了。

後來,我剛讀完米切爾的《飄》,正值學業繁重,偶有閑暇,也沒有捧起書,内心感覺空落落的。百般糾結之後,我終于捧起了路遙的《人生》。我的思緒也随着主人公坎坷的經曆起起伏伏,我把書帶在身邊得空便看。現在繼續看路遙《平凡的世界》,厚厚的三本,不但不畏懼,反而覺得長篇小說耐讀,更有意思。

王老師還“逼”我們每天寫微作文。剛開始的幾天,我沒的寫,隻是寫一些回憶,寫得并不生動,像是記流水賬,經過很長時間的練習,我漸漸開始留意身邊發生的事、遇到的人、看到的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點滴的小美好,讓生活中瑣瑣碎碎的小事都成為我寫作的素材。我的閱讀面不斷擴寬,積累也随之增加,不再局限于知識海洋裡簡單的國文書,我更愛看經典小說、世界名著,善于從課外書中積累好詞、好句,學習他們的寫作手法。

回頭看六年級一年的學習生活,是王老師“逼”着我閱讀,使我養成了利用碎片時間讀書的習慣,書櫃裡的書都被我讀少了,卻發現需要讀的書越來越多了;是王老師“逼”着我寫微作文,使我不再害怕寫作,微作文就是我的素材庫,着急了拿來就用,不以偷懶為恥,反而為自己有家底可以拿來主義而竊喜。

可是,轉眼就畢業了,多想讓王老師一直“逼”着我,給我前進的動力。這是不得不面對的分離,王老師将會迎來一群新的“熊孩子”,我也将走出王媽媽的庇護,迎來新的起點。

感謝您,王老師,正是您的正确引導,才使我樹立目标,改掉壞毛病,在小升初的關鍵時刻不掉隊。感謝您,王老師,正是您的用心栽培,我這棵小幼苗,才能陽光充沛,水分充足,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