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着一條黃色的大河——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顔喀拉山的約古宗列盆地,全長5464公裡,是世界第五大河流,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裡頭文化在她身邊發芽,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被她所孕育,夏朝定都于陽城,商朝定都于殷,周朝定都于洛陽,秦朝定都于洛陽……,這些朝代都定都在她的身邊,我們偉大的華夏文明從她這裡起源。
在多少年前,大禹在這裡踱步思考,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多少年前,姜太公在這裡無餌釣魚,發出了願者上鈎的哲言;多少年前,武王在這裡誓師,戰士們一舉攻入朝歌,迫使商纣王自殺;又是多少年前,曹操這位絕世枭雄在這裡“挾天子以令諸侯”,并與袁紹展開了官渡之戰……
李白為她發出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的感歎;劉禹錫為她的濁流宛轉造出了“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這千古流傳的名句;王煥之也為她發出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贊美。誦詠這些脍炙人口的詩句,誰不為驚濤澎湃的黃河母親磅礴的氣魄而震撼呢?哪個浪迹天涯的遊子提到這些詩句不是滿腔自豪呢?
而現在,我們的黃河母親卻面臨着斷流、污染、水土流失的危險,你知道嗎?從1972年到1996年的25年間,黃河下流多次發生斷流,共斷流51次,平均每次斷流36天。而污染和水土流失就更不用說了,在某些河道中流淌着的并不是人們所想的河水,而是一股黑呼呼的污水。由于人們的過量采伐,水土流失則更加嚴重,黃河兩岸昔日肥沃的土壤遭到嚴重破壞。
我們作為一名當代學生,一名熱愛祖國的中國人,以黃河而驕傲,傳承她所孕育的華夏文明;從我做起,呼籲人們熱愛我們的母親河,為了子孫後代,保護我們的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