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數千年來,中國曆史上誕生了一位又一位神童,如5歲能稱象的曹沖、12歲官至秦王上卿的甘羅、年少便被曹操所忌憚的周不疑。

這些神童是中國曆史上不可多得的存在,有關他們的傳說更是令人驚奇。

及至現代,有關神童的話題依舊能吸引大衆眼球,作為芸芸衆生中的一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人中龍鳳。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在天津,有一位名叫郝迪的少年,他被當地百姓稱為“津門神童”,8歲就靠鑒寶賺了上億元。有關于郝迪的故事在不斷發酵,那麼他究竟是天賦異禀還是被神化了呢?

魚龍混雜的古玩市場

作為祖先留下來的燦爛文化遺産,文物古玩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最具收藏價值的物品之一。早在科學技術不甚發達的古代,文物古玩就開始在貴族中流轉,擁有豐富的藏品也成為世家貴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作為皇家貴族的專用品,文物古玩極盡天下能工巧匠之所能,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十分完美。

經過千百年的颠沛流離,儲存完好的文物古玩身價大漲,令世界各國的富商趨之若鹜。

在過去,文物古玩隻會被少數人珍藏。随着時代的發展,百姓生活富裕,投身鑒寶收藏行業的人越來越多。

但文物古玩始終是稀缺之物,面對衆多狂熱收藏者,犯罪分子開始蠢蠢欲動,大批赝品開始流入文玩市場。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在這些出手闊綽的收藏家中,有相當不部分人是不懂鑒寶的,在購買藏品時,時常有人出高價卻隻能買到赝品。為了鑒别真僞,“鑒寶師”這個行業應運而生。

鑒寶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經驗,也要求鑒寶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極緻的耐力。成功的鑒寶師通常是成熟穩重的專家,因為鑒寶需要有多年的閱曆做支撐。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受人尊敬的鑒寶師也可能是一個兒童。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神童出世

1985年,郝迪在天津市一戶普通家庭出生。為了維持家用,郝迪的父母常年外出務工,留下年幼的他跟着爺爺奶奶生活。郝迪的爺爺是一位資深文玩愛好者,有豐富的鑒寶經驗,在當地文玩界具有一定的威望。

在爺爺的帶領下,年幼的郝迪開始接觸文物古玩。由于爺爺收藏了不少好東西,郝迪便從家中的古董開始,慢慢學習如何鑒别真僞。等到郝迪積累了一定的的知識,爺爺便帶着他出入大型的文玩市場。

文玩市場嘈雜混亂,各種不辨年代、不辨真假的物品堆在一起,要想買到真正的寶貝,那絕對要耗費不少心力。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跟在爺爺後面耳濡目染了幾年,郝迪繼承了爺爺鑒别古玩的本領,同時還頗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在文玩界,收藏者普遍會信任那些睿智成熟的大前輩。這些大前輩在文玩界積累了數年的經驗,看上去就胸有成竹,定能成事。

而像郝迪這樣的小孩子,衣食住行還需要大人照顧,就不要提鑒寶了,說出去都沒人會相信。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令人不屑的孩童,卻能讓文玩界為之震驚。1993年,年僅8歲的郝迪已經在文玩市場“混”出了名頭,人們對這個小蘿蔔頭已經見怪不怪,甚至還會親切地和他打招呼。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看似平常的一天,郝迪跟在爺爺身後進入古玩市場,爺孫兩人一路閑逛。沒過多久,一個攤位就引起了郝迪的注意。

走近細瞧,郝迪在衆多物件中發現了一枚錢币。由于這枚錢币很新,人們都認為它不過是清朝末年生産的普通錢币。

但郝迪卻不以為然,在和攤主溝通之後,郝迪以5塊錢的價格買下了這枚錢币。前來圍觀的人疑惑不解,他們不明白郝迪為什麼要買下這枚平平無奇的錢币。

但很快人們就覺得這可能是小孩子的好奇心作祟,年幼的郝迪隻是覺得好玩罷了。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但當郝迪回到家中,拿出資料進行仔細比對後發現,手中這枚看似普通的錢币竟産自太平天國時期。

當時,太平天國自創錢币,并在市面上進行流通。但随着清政府的鎮壓,太平天國最終宣告失敗。清政府下令将屬于太平天國的物品全數銷毀,禁止自創錢币在市面流通。

随着清政府的銷毀行動,太平天國打造的錢币也退出曆史舞台,僥幸留下來的一枚錢币價值高達上億,卻被一個8歲孩童發現了。

在辨識出錢币之後,郝迪成了當地的鑒寶神童,成功在天津文玩界打出了名氣。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被神化的少年

在鑒别出錢币後,有人佩服郝迪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但也有人将郝迪的本事歸結為運氣,認為他不過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實際上并沒有什麼真本事。因為郝迪年紀太小,他的行事作風并不足以讓衆人信服。

似乎是為了給自己正名,郝迪在鑒别出錢币之後,又順利鑒别出一件青銅器。

如果說第一次鑒定含有僥幸的成分,那第二次成功鑒定則讓人們相信了郝迪的能力。畢竟古玩界的資深玩家,也不一定能成功鑒定這兩件文玩。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接連鑒别兩件寶物後,郝迪成了文玩市場的大紅人,不少人拿着自家的寶物來找郝迪鑒定。

也不斷有買家上門,一方面是想出錢購買郝迪手中的稀缺錢币,另一方面則想讓郝迪幫他們把把關,幫助他們購得真品。

一時間,有關于郝迪的新聞鋪天蓋地,郝迪家中客人接連不斷。在媒體及鄉親們的宣傳下,郝迪成了全國聞名的鑒寶神童。由于郝迪出生于天津,人們給他起了個響當當的稱号,叫“津門神童”。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在媒體的大力渲染下,郝迪成了人人羨慕的神童,在人們的眼中,郝迪似乎從出生起就自帶鑒寶天賦。

有人說他8歲就憑借5塊錢買來的錢币賺了上億元,有人說隻需一眼,郝迪就能準确鑒别出真假文玩,還有人說郝迪的鑒寶能力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總之,在1993年之後,“郝迪”這個名字成了文玩界的當紅之星。人們都在期盼着他的消息,期待他能獲得更高的成就,也期待他能為文玩界鑒别出更加珍貴的文玩。畢竟鑒别文玩需要一定的天賦,而年僅8歲的郝迪顯然具備充足條件。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但在打出名号之後,郝迪卻再沒有了大動作,他開始轉戰商圈,開始參與經營活動。在此之後,對神童感興趣的人們開始深挖郝迪的背景和故事。直到此時,人們才發現有關于“津門神童”的故事不過是一場鬧劇。

過分誇大的真相

2001年,來自天津的《每日新報》刊登了郝迪的圖檔新聞,魏孝民是以成為第一個采訪郝迪的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魏孝民拍攝了大量圖檔做素材。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魏孝民拍攝的圖檔竟給其他媒體提供了素材。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自2002年之後,每隔一段時間,社交媒體上總會出現有關郝迪的新聞故事。

在這些文章中,郝迪依然是那個神童,年紀輕輕就發表諸多論文,甚至有着過億身家。但值得關注的是,有關于郝迪的圖檔多出自于魏孝民的報道。

自從郝迪成名後,有關于他的故事總是離不開“神童”“中國考古第一大家”等稱謂。

故事聽得多了,總有人對它的真假産生懷疑,于是就有人開始四處走訪,收集郝迪的資料。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在2014年,随着相關資料的積累,“神童”事件的真相開始浮出水面,人們才發現轟動一時的人和事竟都是被包裝出來的。從鑒寶能力來看,郝迪确實有一些天賦,他也确實對鑒寶事業富有極大熱情,但這點天賦和興趣并不足以讓郝迪成為神童。

至于郝迪發表的諸多鑒寶論文,相關專家發現這些論文根本經不起深入考究,也沒有準确地引用來源。而郝迪多次在公共場合發表的言論,其中大多數來自于古錢币專家王宗發的文章。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除了給郝迪冠以“神童”的稱号外,一些文章還稱郝迪被聘請為北大曆史系客座教授,但這種說法也被北大文物學院的院長劉雄推翻。截至目前,有關于郝迪的神話全部被推翻,經過深入調查,人們才發現所謂的神童也不過是個古玩愛好者。

拒絕“傷仲永”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面對記者的提問,已經見多識廣的郝迪絲毫不見緊張。在他看來,自己就是一個喜愛鑒寶的普通人,雖然有爺爺帶領自己學習鑒寶,但他并沒有突出的天分和能力,也不像媒體報道那般家底深厚。社會上流傳的那些新聞,絕大部分都是媒體虛構杜撰出來的。

面對社會的關注,郝迪面露無奈之色。他承認自己曾迷失方向,也曾以為自己就是那個人人羨慕的天才,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郝迪身上并沒有特殊的能力,他也需要打破一切幻想。

如今的郝迪已經36歲了,過去那個年幼無畏的孩子也成長為一個成熟穩重的大人。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近幾年,郝迪一直在學習,他希望自己能靜下心來學習鑒寶技術,也期待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文物學家。

回到最初,媒體也隻是想報道一下鑒寶新聞,而年幼的郝迪正好走進媒體視野。

眼光敏銳的記者們很快就發現郝迪将成為社會熱點,便将他身上的故事進行虛構誇大。當一篇看似真實的文章刊登前,它早已經過無數次修正。

郝迪:8歲花5塊錢買下價值上億的古錢币,是天賦異禀還是撿漏?

在社交媒體日益發展的今天,任何一篇被誇大的文章都能引發社會的強烈關注,也很有可能将一個真正的天才推入深淵。過去的“傷仲永”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年少有為的仲永最終也不過泯然衆人矣。

希望郝迪能擺脫過去的影響,不再拘泥于衆人的看法,而是真正地沉浸到鑒寶行列,用自己的真才實學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