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隻有團體配合才能最佳的達到目的。是以個人英雄主義正在慢慢的沒落。正因為如此,目中無人者會被排斥,社會将會向着“謙虛友善,取長補短”的趨勢來發展,人人都會有一名值得自己學習的偶像,或許目光長遠的人會在世界範圍内優中選優,但我最敬佩的人,卻僅僅是我們學校一名普通的班主任。
曾經一統六國的秦朝,卻因為采取高壓政策僅二世而亡;在中原威震一方的宋朝,卻因為杯酒釋兵權,導緻之後軍隊的軟弱無力;結束了南北朝亂世的隋朝,卻因為隋炀帝的暴虐成性和揮霍無度,也僅二世而亡國。“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我們的班主任老師顯然學習唐太宗,仔仔細細的研究了曆史這本錯題本,把因“人”制宜發揮的完美無比!
當老師遇到有望成才的同學時,會對他嚴厲要求,但當他受到挫折灰心喪氣時,卻又用溫柔的語氣來鼓勵他。當老師遇到對學習沒有信心的同學時,會一步一步去引導他、感化他,使他重新樹立起對學習的興趣。當老師遇上頑固不靈、完全自暴自棄的同學時,不僅會試圖引導和鼓勵他,還會試圖激發出他的自尊心,使其發憤圖強,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那一份信念。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裡需要靜養。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将會來臨。心兒永遠向着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回憶。”正如普希金所說的一樣,在成功之前,沒有人沒有遭受過失敗,也沒有人沒有遭受過嘲笑和諷刺。隻有懂得隐藏自己喜怒哀樂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大事業者。我們老師也經常用實際行動來表達這一觀點。
“同是三班奇葩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句改詩用來形容我們班是再貼切不過的了。我們班同學大抵已經分成了四類。A類尊重同學,從不起哄,給我們班的紀律帶來了一片“綠洲”。B類平日裡思維獨特但從不起哄,想要正經但從不被人了解反遭嘲笑。C類也算還好,但一天迷迷糊糊不知所措,經常爆出不少笑料。D類一天無所事事,使“我們不是傻笑的發源地,我們隻是傻笑地搬運工。”于是,一學期下來我們班同學的哄笑量絕對達到5萬人次以上。這時,老師依舊極為淡定,如果是奇思妙想聽不懂,老師便會将了解一一說出;如果是某位同學犯迷糊,老師便會嚴肅地批評起哄和散漫的人;如果是單純的嘲笑和恥笑的話,那可得做上一小段思想教育了。在這樣的大力整治下,我們班的哄笑人數有望降至兩萬人次/每學期噢。
在團體競争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員的平均水準,而是上司者起到的改善結構和作出表率的作用。雖然我們班級裡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但我堅信,在我們走過的九年、十二年、十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苦讀之後,這五年會成為我們所有人最驕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