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題記
千裡之堤,潰于蟻穴。卡耐基說過:“一個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遠不會成功大事業。”小事不注意便會出大亂子,分心一次,知識的要點或許就與你擦肩而過了,可能就是這一點,你在考場上,便會連連敗陣。
法國青年化學家巴拉爾研究從海藻中提取碘時,母液底部總沉着一層深褐色的液體,有強烈刺激性臭味。巴拉爾注意到了這一點,仔細研究,于是,一個新元素便被發現了——溴。他将這個化學元素在論文《海藻中的新元素》中發表了。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讀後深為後悔,因為他幾年前也做過與巴拉爾相似的試驗,看到過類似現象。不同的是,李比希并沒有當回事,去仔細研究,便憑空斷定這隻不過是氯化碘。是以,他隻貼上了一張“氯化碘”的标簽了事,進而失去了這一新元素的發現機會。後來他把那張标簽取下來挂在床頭作為教訓。在那以後,他在科學研究中變得更為嚴肅認真,在化學上做出了許多貢獻。然而,他永遠也無法改變他曾經不認真而錯過發現新元素機會的事實。
不認真付出的代價有時不僅僅是失去機會那麼簡單,一個小小的錯誤就可能讓一個生命消失,一個國家滅亡。
掉了一個釘子,就壞了一個馬掌;壞了一個馬掌,就毀了一匹戰馬;毀了一匹戰馬,輸掉了一場戰役;輸掉了一場戰役,毀滅了一個國家……1485年,亨利伯爵與英王理查三世在伯斯沃斯展開決戰,以此來奪取英國王權,而因為理查三世的戰馬的突然馬掌脫落,英國國王也成為了别人。戰争即将開始了,理查三世要馬夫重釘馬掌,他要親自出征。工匠連日以來為許多的戰士換了許多的馬掌,沒有多餘的釘子來用了。馬夫不耐煩到:“快點,國王要親自出征,還等着用呢!”工匠無可奈何,隻好把一根釘子截做四根,當到第四個馬掌時,釘子恰恰還差一根。工匠提醒到:“這匹戰馬的馬掌很有可能會脫落。”馬夫厭惡的看了一眼工匠,牽着馬走了。決戰開始了,雙方大軍互相開進,理查三世帶着部隊展開了厮殺。突然,理查三世的戰馬馬掌突然掉了一個,讓他栽到了地上。很快,亨利伯爵的軍隊便把理查三世包圍了,理查三世的部隊看到此景,紛紛掉頭逃竄,潰不成軍。絕望中,國王揮劍長歎:“上帝,我的國家就毀在了這匹戰馬上。”
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細節決定成敗,凡事應該注意細節,仔細分析。不要認為凡事都是自己正确,到了最後,發現自己錯時,才恍然大悟。應該認真對待一切事物,不要匆匆而過,反而失去機會,甚至失去很多珍貴的東西。細節往往因其“小”,而容易被人忽視,掉以輕心;因其“細”,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瑣,不屑一顧。但就是這些小事和細節,往往是事物發展的關鍵和突破口,是關系成敗的雙刃劍。是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樹立堅強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