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紫牛薦書|《龔鵬程:中西論衡》以西方為方法,論衡中西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國學大師龔鵬程未曾出版過的全新著作集:《龔鵬程:中西論衡》一書,跳脫傳統标簽限制, 融通古今,以西方為方法,論衡中西。

紫牛薦書|《龔鵬程:中西論衡》以西方為方法,論衡中西

龔鵬程,1956年出生于台北市,祖籍江西吉安。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獲台灣中山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傑出研究獎等獎項及台灣校園十大名師稱号。2004年起,先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特聘教授,山東大學講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學散步》《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書藝叢談》《國學入門》《龔鵬程四十自述》《中國詩歌史論》《中國文學批評史論》《俠的精神文化史論》等一百六十多種。

紫牛薦書|《龔鵬程:中西論衡》以西方為方法,論衡中西

龔鵬程身上比較多的标簽是傳統主義者、國學大師。他是中文系出身,但西方美學與文學理論、比較文學亦是其主業,他于20世紀90年代開課“歐洲的中國觀”,是我國較早整體式研究歐洲的學者,是歐美現代後現代理論研究的先驅者。

西方看中國,千奇百怪,中國人看西方也同樣光怪陸離。在《龔鵬程:中西論衡》中,作者以專題的形式着重探讨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異同與融合。書中所收錄的29篇文章内容涉及文學、哲學、藝術、曆史、法治、科學、宗教等衆多方面,以及由此引發的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作者融通古今,橫貫中西,引經據典,洞察深入,以西方為方法,論衡中西,把中土傳統經世緻用之學和歐美現代後現代理論結合, 應用于現實。

書中《西方人文主義這面鏡子裡有中國人的鏡像嗎?》梳理了西方各種人文主義景觀中衆多非人文、反人文、異人文、超人文之處;《漢語在世界語言中的地位》《百年漢字演進史》呈現了中國人對語言認識的與衆不同及漢語在世界上的影響;《中西戲劇觀念的差異》利用辨析亞裡士多德“情節”辭意的方法,來展示中西戲劇觀念如何與為何不同;《中西比較文化學到底該比較什麼?》通過介紹比較文化研究的思路與進展,說明中西文化上最大的不同;以及《在時間的面相下》《以蘇格拉底為鑒》《孟德斯鸠迷惑了中國》《中國人不愛看相》《高冷的西方哲學史已被按倒在地上摩擦了》等文章則論及了中西方在文學、美學、哲學、藝術、曆史、法治、科學、宗教等領域的異同和融合。

《荀子·解蔽篇》曰:“欲為蔽,惡為蔽,始為蔽,終為蔽,遠為蔽,近為蔽,博為蔽,淺為蔽,古為蔽,今為蔽。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龔鵬程先生這本《龔鵬程:中西論衡》便是要在中西共構的世界中繼續發揚這種以西方為方法的讨論,稍為國人解蔽。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彥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