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是詩仙李白對痛苦的深刻解讀。痛苦是一個人的影子,它忠實地伴随着人的一生。痛苦大如浩浩宙宇,小似點點雨滴,面對痛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有的人采取拒絕、積壓、妥協的态度,痛苦可能會變成惡魔,把鮮活的生命吞噬殆盡;有的人用堅定的毅力與不屈的精神,把受傷的靈魂盛在由痛苦轉化的蛋殼裡,孵化出新的生命,完成質的飛躍。痛苦的味道,關鍵看你用怎樣的心态去品嘗。
屈原是痛苦的,自己的抱負、志向不被了解,反而被驅逐,他那句“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道盡了他的痛楚,他懷瑾握瑜,不肯随其流而揚其波,最終投江而盡。痛苦的呼喊在回蕩,因為無助于楚國百姓,他感到痛苦。
痛苦充實了人生,讓人生色彩斑斓,缺乏痛苦,人生将褪卻許多光彩,幸福又從何談起?
世界著名的文學家海倫·凱勒十九個月大時,因病失聰,失去了語言能力,卻在老師的幫助下成為文學家。實體學家霍金,因患肌肉萎縮症而全身癱瘓,但他依然用自己的思想探尋着整個世界。失去雙臂的劉偉在全國殘障人士遊泳錦标賽上奪得兩枚金牌,但卻因為感染而無法遊泳,又用雙腳演奏他生命的音符。他們是品嘗出痛苦的味道的,苦澀使人難以隐忍,但細細品嘗竟是有一絲甜味。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痛苦造就人,使其在某個領域脫穎而出。
然而現在新聞、報紙上卻不缺乏那些因受不了壓力而選擇輕生的人。他們也是嘗過痛苦的味道的,不過沒有忍受住痛苦那苦澀的味道,是以隻品嘗到了那淺淺的一層便放棄了,自甘堕落。品嘗痛苦就像品嘗咖啡一樣,隻有那些肯靜下心來,靜靜回味的人才會品嘗出它真正的味道。
多一次痛苦,就多一分成熟;多一次痛苦,就多一次機遇。是以當痛苦襲來,你沒有任何理由,放大自己的痛苦,從此一蹶不振,無所作為,自甘堕落,痛苦面前人人平等,你不孤單,靜下心來,品嘗它真正的味道,你會發現,苦盡甘來的甜蜜,溢滿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