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是一片鄉村,土黃色的泥胚搭着青磚小瓦,每家每戶都是如此,呈現出一片土黃色。當秋天隻剩下齊刷刷的麥茬時,卻又想說好了似的,屋與景融為一體,讓我們感受到了農村無限的田園風光……
我家是位于東面的第一家,他的北面靠着路,每當我跨出門時,就可以看到土黃色的牆體挂着一塊黑闆,它被周圍的土黃色圍襯着,顯的越發的渺小。也許是因為時間的年輪已将它洗刷的蒼老了,在粗糙的黑石闆上,已悄然爬上了幾縷幹紋,使它越發的蒼老。上面好在貼了一張紅紙,倒是為它增了些色,而上面全是一些日常生活提示,而最明顯的是在中間的一張大紅布,應該是剛貼上去的,原來是為貧困兒童捐款的告示。是以才更顯眼一些,我不禁用贊歎的眼神看着他,又覺得他很神聖。
我真的對這塊黑闆起了興趣,它已經那麼蒼老了,想必已經不久了,便跑去問爺爺:“爺爺爺爺!在我們家牆邊上的小黑闆在你小時候有麼!”我拖着長腔又說:“它~好~老~呀!”而爺爺摸摸我的頭笑着說:“有呀!那時候呀可不像現在似的什麼都有!那張黑闆呀是為了友善讓大家知道資訊的,很早就有了。”那我就一定要刨根問底了“那時候是用來傳遞什麼資訊的呀!”“唉!那時候呀,想想我就心有餘悸,那時候我們叫‘放衛星’,大家夥整天都能看到上頭又在那說什麼農産多少萬畝,可那時我們都知道那都是謊稱,又一次,就咱們村兒,還‘說’農産量突破了百萬噸!唉!當時我們那都是無奈,被逼的。有人窮的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還有個人一生氣把貼黑闆上的紅紙給撕了……”聽爺爺說完,我看他眼角黏黏糊糊的,有一坨眼屎,他的眼圈紅了,不再與我對話,隻是默默仰天長歎,昔日的餘景又重上他心頭。我記得這叫“大躍進”中的“浮誇風”,在我們曆史課本中呈現過。頓時,我也明白了爺爺為何如此感慨:這次失誤使得村中民不聊生。
而我也被一種濃濃的情感包裹心頭,不知怎麼的朦胧之際鼻頭一酸,竟流下了一滴淚珠,滴在我手中,我感覺到它是鮮活的、有熱量的,他帶着我對曆史的回眸。我一麼眼淚去找爸爸。去問了相同的問題,而爸爸的模樣與爺爺完全不同,面容上帶著欣慰。爸爸說在他那個年代正當土地改革,上面大都是緻富資訊,有許多人從貧窮裡脫了身,成了富農;還有一些養雞、養牛從此奔小康的啦;最讓人高興的是從上頭傳來一些國家的土地政策什麼的,這時候便是一片熱鬧場面,人們高興了分得土地又能自己耕種,人們都賣力幹村子裡一下子換了一片景象,也漸漸的脫離了‘窮’這個字。看着爸爸臉上丢不下的笑容,從他口中流出的字躍進了我心裡,久久回蕩在我的腦海裡。而我也能想象但是的美好,農民們也帶着對未來的向往與憧憬……
最近我又回了一次老家,在黑闆的上端,有一塊顯而易見的電子移動字幕,應該是剛換上的。然而,現在是電子資訊時期。但即使它已然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消逝了,他所能代表的不僅僅是這些,時間可以在揮手間拂去它年輕的面孔,卻無法拭去他昔日耀眼的輝煌,它永駐人們的心上。
一塊小小的黑闆,見證了中國曆史的發展,見證了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的路途。從這個黑闆出生的一個世紀,他經曆了人們在探索路上的滄桑與磨難,走過了無數風風雨雨。它是跨越世紀的——黑闆。世紀黑闆,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