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電影集團的掌門人韓三平,用3000萬的制作費,力邀172位大咖明星拍攝《建國大業》。
電影上映後,豪攬4.3億票房,力壓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和吳宇森的《赤壁(下)》。
2010年,韓老闆又以“獻禮”為由,扯開大旗開拍《建黨偉業》。

娛樂圈的明星們得知這一消息後,争先恐後地報名,由于人數太多,韓老闆隻留下了178位。
然而在電影後期制作階段,因為劇情需要,又剪掉很多演員的戲份,最終剩下109位。
由于影片是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是以這個時間段的各位上司人,都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在選角方面,韓三平決定讓32歲的劉烨來飾演毛澤東。
當劉烨得知自己飾演偉人時,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劉烨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一位老紅軍。
據說,袁世凱13歲那年寫出“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對聯。
這寥寥數字,充分展現了袁世凱的狼子野心。
周潤發在進組之前,閱讀了很多關于袁世凱的文獻,出色演繹了那種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既要換取列強支援,又不想被徹底捏在他人手裡。
影片内容是袁世凱人生的最後幾年,稱帝6個月後,就因尿毒症一命歸西。
在以往的影視劇中,蔣介石一直都是秃頭形象。
這次張震在影片中短發戎裝的帥氣造型,讓觀衆眼前一亮。
其實,老蔣年輕時也是位美男子,他的光頭造型是步入中年之後才出現的。
吳彥祖為了能更貼近角色,花兩個月的時間做準備,期間還看完了一整本《胡适的自傳》。
接受采訪時,吳彥祖表示:“胡适不僅是一個中國人熟悉的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後人,他的後人都會在電影裡看到我,一想到這點,壓力就來了。”
最後,吳彥祖将胡适翩翩君子、名士風流的一面演繹得淋漓盡緻,就連韓老闆都對他的演技贊不絕口。
楊昌濟是楊開慧的父親,在生活、學習等方面大力幫助青年時期的毛澤東。
李雪健老師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大滿貫影帝,從焦裕祿到宋江,再到楊善洲、馮敬堯、楊昌濟……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都演得鮮活、真實。
蔡元培是北京大學校長,雖然鏡頭不多,但實力派老戲骨王學圻的演技不容小觑。
另外,在2009年王學圻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副總統李宗仁
1900年左右,袁世凱将義女許配給段祺瑞,憑借這種特殊關系,他和袁世凱成了“自家人”。
從此之後,段祺瑞在北洋政府的地位扶搖直上。韓三平對趙本山飾演的段祺瑞,給予了高度評價,并且為他和周潤發加了很多對手戲,還親自為設計情節及安排拍攝檔期。
張嘉譯的外形跟李大钊并不相似,可韓三平認準了非他不可。
沒想到貼上胡子,剃了平頭之後,連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張嘉譯塑造的李大钊非常有親和力,盡管這個時期他才30多歲,但給人的感覺卻像一位很慈祥的長者。
林森是國民黨元老,深受蔣介石信任與愛戴。
韓三平第一個敲定的演員就是著名導演吳宇森,因為之前在《建國大業》中就有他的戲份,隻不過在電影制作後期,由于劇情需要,他忍痛将吳宇森的戲份删掉。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和早期主要上司人之一。
馮遠征接到這個角色後查閱大量的曆史資料,做足了功課。
在拍“陳獨秀演講”這場戲時,他爐火純青的演技一氣呵成,幾近破音的嘶吼傳播到每一個角落,赢得了在場所有人雷鳴般的掌聲。
據說,電影上映後,有一位大學校長激動地握着他的手說:“這才是真正的陳獨秀。”
王會悟不僅是中國共産黨成立的見證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參與者。
影片結尾,周迅飾演的王會悟撐着一把油紙傘款款起身,緩緩回頭,雲開雨霁,那身影恍若女神。
李漢俊是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者之一,中共創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
雖然近年來周傑很少參與拍攝影視劇,但他的演技備受好評。
影片中,他把“一大”開會據點設在自己家裡,被敵人發現後,沉着應對的精彩片段讓人記憶猶新。
黃覺飾演的李達有“理論界魯迅”之稱,他是“一大”的重要參與者,戲份很重。
黃覺在影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張馳有度,特别是台詞念得字正腔圓,铿锵有力。
據說,宋慶齡這個角色原本是由蔣雯麗飾演,但後來在衆多女星競争上崗試妝之後,被董潔成功拿下。
為了能飾演好宋慶齡,董潔閱讀了大量關于她的傳記,還把張曼玉早年的《宋家皇朝》當作參考學習的模闆。
袁世凱稱帝時,蔡锷假意歸順,暗地裡開始籌劃倒袁,最終成功發動“護國運動”。
劉德華飾演的蔡锷将軍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與小鳳仙離别時說的那句“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更是讓人潸然淚下。
可惜,小鳳仙的飾演者楊穎不給力,讓劉天王很是無奈。
論演技,楊穎嫩得很。
片中小鳳仙的有場哭着送别蔡锷(劉德華)的戲,按照劇情兩人上車前難舍難分,流淚告别。
當時劉德華一秒落淚,而楊穎醞釀了很久也哭不出來。
導演想盡辦法,楊穎還是哭不出來,最後隻能用眼藥水代替眼淚。
導演以為用了眼藥水就能拍完這個鏡頭,誰曾想楊穎很難進入狀态,不停的NG。
劉德華見狀不停地給她講戲,導演也開導她,很短的鏡頭,最後硬是拍了小半天。
張涵予雖然不是特型演員,但他的外形真的跟宋教仁很相似。
其他演員需要靠化妝向角色貼近,而張涵予隻需要簡單粘貼頭發、胡子就可以。
不過,張涵予對自己的扮相還是不太滿意,他說:“當時還在忙着拍《新水浒傳》,來不及減肥,要再瘦點就更像了。”
1922年,梁啟超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張家輝擔心自己駕馭不了梁啟超深厚的文化底蘊,于是打算在化妝上多下功夫,還準備了多款眼鏡。
敬業的演員永遠在努力進步,哪怕貴為影帝,也願意放下身段去學習。
陳其美是同盟會元老,也是民國第一豪俠,更是孫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
聶遠笑稱雖然自己的戲份少,但很重要,因為“沒有我,蔣介石是不可能遇見孫中山……”
曆史上的确如此,陳其美是蔣介石拜的把兄弟,是他将蔣介石引薦給了孫中山。
陶成章是光複會創始人之一,他為提前結束清王朝統治,曾先後兩次赴京刺殺慈禧。
郭濤的戲份是整部影片的看點之一,陳其美朝天開槍威脅衆人,正當大家都被震懾住的時候,郭濤扒開外衣露出了身上綁着的炸彈,這一個比一個狠的戲碼,讓觀衆見識了實力派演員的魅力。
張國焘在五四運動中起核心上司作用,同時他也是早期勞工運動的領袖之一。
李晨的出色表演得到了導演組的一緻認可,紛紛稱贊他演繹了一個鬥志昂揚的學生革命領袖,将張國焘那種志在必得的自信表現的恰到好處。
影片中,周總理處于留學生時代,還沒有經過武裝起義和革命洗禮。
陳坤表示,自己不能跟那些演過很多次總理的老演員比,隻能争取演出總理儒雅的氣質和氣魄,強化他内在的态度。
李沁是憑借“薛寶钗”入了韓老闆法眼,随即把她推薦給導演黃建立,試裝之後,得到了青年楊開慧這個角色。
馬少骅被“孫中山故居”和“廣州大元帥府”的從業人員評價為“海内外唯此一人最像孫中山”。
自從2000年,馬少骅在《平民大總統》中飾演了“孫中山”之後,他就開啟了特型演員這條路。
劉勁一向是“周總理”的不二人選,然而這次居然飾演了面色狡猾的康有為,對觀衆而言,這也算是一種颠覆吧。
據韓三平透露,1999年陳道明就曾在自己監制的電影《我的1919》中飾演過顧維鈞。
而此次他在片中的戲服,包括佩戴的眼鏡都是當年用過的。
值得一提的是,陳道明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閻錦文。
辜鴻銘有“清末怪傑”之稱,老戲骨劉佩琦的演技毋庸置疑,他把辜鴻銘才華橫溢、狂傲清高的形象拿捏得恰如其分。
“實業大王”張謇,是唯一一個第六十名的狀元。光緒二十年,為了慶祝慈禧六十壽誕,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狀元。
原本狀元是三年考一科,這次不受三年之限。
從鄉試、會試到殿試,一共三十五天。
張謇的成績不理想,第六十名。
這時候,翁同龢向慈禧太後建議,今年恩科要打破正常,要選一名有久遠紀念的人當狀元。
于是,張謇的“六十名”撞上了慈禧的“六十大壽”,成了恩科狀元。
不久後,清朝又在甲午戰争中慘敗,簽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萬念俱灰之下,張謇決定棄文從商,以實業救國。
任達華飾演的張謇雖然戲份不多,但也查閱了很多資料,認真的去了解角色和曆史背景。
影片中唯一的戰争戲就是朱德的成名之戰“棉花坡戰役”,全片最危險的鏡頭都在此戰役中展現。
拍攝期間,廖凡連續遭遇兩次意外墜馬,最終導緻肩部嚴重受傷,釘入12根鋼釘。
廖凡的演技和敬業,在圈内有口皆碑。
他是影帝,但不是一般的影帝。
當年廖凡憑借《白日焰火》獲得了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柏林影帝。
當時有媒體稱:十年龍套無人問,一舉擒熊天下聞。
向警予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也是最早的女黨員。
董璇在影片中的戲份很多,她雖然對角色很有把握,但經常提心吊膽。
因為她的戲份大多都是跟湯唯交織在一起,而後者由于《色戒》名聲不好,随時都有可能被删掉,是以董璇擔心自己的戲份會受牽連。
張勳的戲份很足,他帶領着辮子軍殺進了參議院,直接跟吳宇森飾演的林森叫闆,還把溥儀搞回來接着當小皇帝,上演了一出紫禁城裡用辮子放風筝的鬧劇。
陶澤如不愧是國家一級演員,爐火純青的演技,光芒四射。
《建黨偉業》宣傳期間,導演還特意将潘粵明飾演的蔡和森與董潔飾演的宋慶齡,通過剪輯手段,當作噱頭。
如今時過境遷,讓人感慨唏噓。
當年,潘粵明還是一衆當紅小生中的一員,董潔也是“清純女生的代名詞”。
然而《建黨偉業》一年後,兩人卻勞燕分飛,反目成仇。
伍廷芳是晚清時期著名的外交家,也是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精通中外法律,對法制改革做出了很大貢獻。
老戲骨王奎榮是國家一級演員,他參與拍攝的影視劇,從沒有讓觀衆失望過。
包惠僧,早期勞工運動倡導者之一,跟陳獨秀是摯友。
影片中王學兵的戲份很少,沒有太大亮點。
隆裕是光緒的表姐,慈禧的内侄女。
原本範冰冰的角色是楊穎飾演的“小鳳仙”,但因為檔期原因錯過。
後來,韓三平看到範冰冰在戛納“龍袍加身”時,随即給了她“隆裕太後”這個角色。
鄧恩銘是共産黨創始人之一,也是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
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
當時,張一山正在拍攝《我的兄弟李小龍》,接到電話導演組的邀請後,他利用拍戲空閑時間大量收集鄧恩銘的背景資料,還買了很多影片,以及相關的曆史書籍。
于右任,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這樣的人物背景,對郭曉冬來說難度很大。
好在,憑借過硬的演技,他成功演繹了于右任高官的威武之風和文人的儒雅之氣。
這是張譯的第一個反面角色,曆史上的周佛海曾留學日本,早期因研究社會主義成為小有名氣的愛國學生,後來叛變。
張譯的戲份雖然很少,但在“周佛海”身上下足了功夫,他的鏡頭一經出現立刻“秒殺”其他演員,精湛的演技,處處盡顯角色之精妙,給觀衆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電影制作後期,韓三平和黃建新删了很多演員的戲份,其中就包括句号和李成儒。
後來,他們發現兩人的表演内容實在太精彩,又“複活”了。
李成儒和句号得知後特别高興,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是憑真本事留下來的。
葉璇一襲旗袍加身,精緻的五官略帶氣宇軒昂、柔和的卷發又見溫婉動人,黨内第一女性上司人的身份,更為她平添了一份浪漫的革命情懷。
蔡暢是婦女運動上司人,也是最早的黨員之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威望。
範志博一頭利落短發,妝容淡雅,白色上衣配長裙,一身年代裝扮頗具女大學生的氣質風範。
張若名不僅是婦女運動的先驅,還是中國第一位女博士,她的中法文著作近百萬字,為中法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提起曹汝霖,人們對他可能不會有太好的印象,畢竟在“五四運動”中他就被貼上了”賣GZ”的标簽。
黃磊飾演的曹汝霖,在扮相上極其相似。
袁克定是袁世凱的長子,李菁在片中與“父親”周潤發有不少對手戲。
一代才女陸小曼,精通繪畫詩詞寫作,與當時的政界名流私交甚厚。
在劇組造型師的傾力打造之下,車永莉和陸小曼的形象頗為神似。
蘇雪林原名蘇梅,是二十世紀30年代的女作家,被世人稱為“另類才女”。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她始終堅持自我,追求思想自由。
劉濤原本想飾演“隆裕太後”,卻被範冰冰捷足先登。
最後,退而求次飾演光緒的妃子瑾太妃。
黃興是孫中山先生的摯友,曾參加過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他為建立民國政府四處奔波,不畏艱險最終助孫中山成就大業。
吳佩孚是秀才出身,後來投效北洋政府,并成為直系軍閥首領曹锟的第一戰将和智囊。
民國時期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将。
此人善于用兵,富于韬略,軍事才能在當年首屈一指。
實力派老戲骨舒耀瑄飾演的京師警察廳廳長吳炳湘,曾是當時北京最有實權、複雜圓滑的人物。
推翻帝制後,首任内閣總理就是唐紹儀。
侯勇曾在《建國大業》中飾演過張聞天,後來因為片子的整體結構要求,他的戲份被删了。
陳毅元帥是四川人,鄧超為了向“元帥”靠近,苦練四川話。
盡管台詞不多,但他還是事先讓朋友用四川話錄了幾遍台詞,反複練習。
胡杏兒之是以能參演《建黨偉業》,多虧周潤發。
當初,她與黃宗澤在橫店拍攝《跑馬場》,碰巧《建黨偉業》也在橫店開工。
她去劇組探班,周潤發開玩笑問她想不想客串,胡杏兒表示不給酬勞也願意。
就這樣,周潤發讓導演給胡杏兒安排了袁世凱的七姨太一角。
據說,在後期制作時,黃建新打算删掉胡杏兒的戲份,是周潤發出面才保住她的鏡頭。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革命領袖,民國政府臨時成立期間,他擔任副總統兼領鄂都。
範偉之前也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毛主席的随軍廚師郭本财。
馮國璋,北洋三傑之一,直系軍閥的創始者,1917年出任代理大總統。
馮國璋是馮鞏的太爺爺,雖然隔了好幾代,但老馮家基因特别強大,兩人從形态上相差無幾。
事後,馮鞏還曾寫過這麼一句話:“您真的做得很棒!在反袁稱帝這件事上,您真的很棒!因為你做出的決定是曆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我要是那個年代的人物也會這麼做。”
劉儀偉從影多年,鮮有正面角色。
影片中,他飾演袁世凱的嫡系大将軍段芝貴,雖然也是個無良軍閥,但穿上軍裝總算正經一回。
段芝貴的轶事很多,流傳最廣的是他為了升官發财,謀取私利,經常使用美人計。
程子卿憑借跟黃金榮是把兄弟這層關系,在不會講法語的情況下,混進了上海法租界,并在巡捕房任職,後升至探長。
黃淑儀筆名廬隐,有隐去廬山真面目的意思。
五四時期著名的作家,與冰心、林徽因并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提起南開大學的創辦人,大家都會想到嚴修與張伯苓,卻很少有人會提及範源濂。
範源濂不僅是南開大學的創辦人之一,還是北京師範大學的首任校長。
梁家輝這次總算是有名有姓的在《建黨偉業》飾演角色,上次拍完《建國大業》,他一臉懵圈地說:“我演完了都不知道角色叫什麼名字,看了晚會上的海報才知道,原來我演的角色名字叫‘代表’。”
趙亮這回仍然飾演太監,隻不過由“三德子”變成了“小德張”。
皇帝退位,大權移交給了袁世凱,周一圍飾演的攝政王載沣心裡不是滋味。
楊明齋是中共早期建立人中一位重要人物,李大钊稱頌他“萬裡拓荒,一身是膽”。
可惜,他在1938年悄無聲息地犧牲于蘇聯,許多人對他的事迹不夠了解。
影片中,包貝爾飾演的匡互生将“火燒趙家樓”這一曆史事件在銀幕上完美诠釋。
“火燒趙家樓”直接導緻了五四運動的爆發,而匡互生則是這一事件的直接上司者。
楊開智和楊開慧是兄妹,一登場就是楊昌濟離世的重場戲。
正式開拍前,楊洋先醞釀一下情緒,開機後很快就進入狀态,眼淚立馬就湧了出來,情緒和表情都非常到位。
整場戲一條拍過,獲得導演以及從業人員的高度好評。
曹汝霖的宅子被團團圍住,曹汝霖、章宗祥等人強作鎮定打着麻将。
當宅子被火燒以後,章宗祥捂着臉挽着“妻子”江珊往外躲,遇上學生問話還哆哆嗦嗦的說着“我……我是客人……”,這一段喜劇效果非常濃烈,特别是江珊哆哆嗦嗦的那個勁兒。
徐樹铮早年是秀才出身,1901年從家鄉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
日本留學歸來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嘎子哥”謝孟偉飾演的車夫很有特點,開胸馬甲中間露出了大塊的肌肉,被網友稱為《建黨偉業》中的第一“肌肉男”。
陸徵祥是民國第二任内閣總理,不過僅就職十幾天就被彈劾,成為最“短命”的總理。
謝紹敏,五四運動中北京大學學生領袖。
井柏然雖然在造型上很貼近曆史人物,但他的演技略顯生硬。
“殉情男子”的戲份十分搶眼,但這個角色不是曆史人物。
影片中姜武的一個崴腳,讓觀衆捧腹大笑,據說這是他自己設計的情節。
何雲偉飾演的是法國人薩爾禮的翻譯,為了在片中講好一口流利的法語,他沒少下功夫。
不過拍攝期間,他其極不流利的法語仍搞暈了對戲的法國演員。
據說,原本飾演鄧小平的是文章,但不知什麼原因換成了韓庚,當時還引發了網友熱議。
74.于曉光飾演劉少奇
于曉光能成功飾演偉人劉少奇,除了本身的演技之外,還有泰鬥級化妝王希鐘老師的功勞。
他在人物造型上力求真實還原曆史,反複查閱青年時期劉少奇的照片檔案,最後确定造型。
李湘能在影片中争取角色,全靠她投資人的身份。
這種“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讓很多明星羨慕不已。
以上75位演員撐起了這部獻禮大片,當然其餘34位演員也很重要,但這些人大多都是一晃而過,有的沒台詞,有的沒正面鏡頭。
《建黨偉業》投資8000萬(演員片酬2000萬),上映後豪攬4.12億票房。
其實,拍這種“獻禮”片,演員的片酬都是按照日薪計算,并且隻有戲份比較重的演員象征性地收了錢,其餘的都是零片酬出演。
錢多錢少無所謂,重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