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月的隊會課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吃着軟軟的饅頭,剛開始淡淡無味,慢慢的,開始變得有了絲絲甜味,這是怎麼回事呢?于是,我們按照老師的要求準備了碘酒和任意幾種蔬菜和饅頭,在家裡做起了實驗。據說,用這幾樣簡簡單單的東西就可以得出結果。
試驗開始了,我迫不及待地将準備好的材料一一擺在桌前,按照老師說過的動起手來:首先,我選了一顆洋芋,切成片狀;又拿了一根玉米,切下許多玉米粒,還有主要工具——饅頭。好奇心驅使着我的手,我把碘酒一滴滴地灑在了洋芋、玉米和饅頭上,究竟會有什麼結果呢?在洋芋和玉米上的碘酒迅速由黑色變成了普藍色,而饅頭塗上碘酒後,先由深紅色,變成黑色,又變成了紫色。
這真神奇,可是問題又像一窩蜂似的湧出:為什麼碘酒會變色?原來,洋芋、玉米即饅頭裡都含有一種叫做澱粉的高分子物質。澱粉與碘酒生成了一種包合物,這種新物質改變了吸收光的性能而變了色。但是,這和饅頭變甜又有什麼關系?這是因為我們的唾液中含有一種叫做消化酶的酸性物質,這種物質遇到澱粉就會變成一種糖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吃饅頭會越吃越甜的原因了。
這就是有趣的碘酒澱粉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