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回到外婆家總能看到它。
它其實隻是一堵殘壁,打我記事起,來到外婆家,就光秃秃地立在村口。被風雨所剝蝕的牆皮,輕輕一碰便會窸窸窣窣地掉下來。每次看到牆邊的荒草在風裡斜斜地飛,我都會想起老人的胡須。老牆斑駁秃敗,就像一個衣衫褴褛的老人臨終前的樣子,冰冷、單調,毫無生氣。
漸漸地,我發現,我錯了。老牆下演繹的人間情懷,讓我對老牆有了新的認知。
老牆的身邊,出現最多的是孩子。他們圍着老牆追逐嬉戲,像群小鳥,忽啦啦,一會落在牆這邊一會落在牆那邊。老牆是孩子們塗鴉的好地方。放假了,小夥伴們用各色粉筆寫下算式,詩詞………看,那些木炭描寫的蓮畫、大象、飛機,還是我小時候的作品。那時,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無事可做,就在老牆上塗塗畫畫。在老牆滄桑的身上留下了我兒時斑駁的回憶,我仿佛看到了逝去的時光中一個懵懂的孩童的心裡路程。
老牆,也是屬于老人的。那些退休的老人,喜歡拿着小椅小凳,挪着小步,慢悠悠地走到老牆下,擺上小桌子下一兩盤棋,累了,靠着老牆,打開收音機聽着戲,吹吹牛,枕着暖暖的陽光,眼神迷離,淡然一切。老人與老牆互相用為伴,傾聽風雨感覺歲月一起老向時光的下一站。
老牆有感情、有思想,有記憶。老牆接納了孩子,也接納了老人。老牆用蒼老的眼神默默地注視世事變化。
走在路上,我終于明白,山會老,水會老,老牆也會老去,而孩子卻會漸漸長大,會讀懂歲月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