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此篇材料,我“挑剔專業戶”的本質便顯現出來了,哈,我就真的“手下無情”了哦!
人生路上每一次選擇就如同系扣子,這個比喻并不是非常恰當,應該是人的每次成長都如同系扣子。系對了,就成為了一次正常的成長。大家也看到了,是“正常的”成長。若系少了,把“幼年扣”與“成年眼”對在了一起,就成了一個“發育不完全”的成年人,太幼稚且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可萬一系多了,把“成年”系進了“幼年”,在生活中就多了一個過于穩重,“老謀深算”的孩子,痛苦的丢掉了童年,是一種“心靈殘疾”。是以,成長如系扣,一個一個仔細地慢慢來。
當然,我又怎能不來談一下“選擇”呢?第一次的選擇對人生又有何礙?
陶淵明大家知道吧,他“不為五鬥米折腰”,挂印歸田園,可實際上,他也曾經“選錯”過,《歸去來兮辭》中有這樣一句:“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因為他為了養家糊口才出來入仕做官。可當上這彭澤縣令後,且有要奉承上級,搜刮民脂民膏,違背了自己的初心。他的心中早有挂印歸隐的念頭。正巧,他的姐姐去世了,他想去吊唁,可又來了一個盛氣淩人的督郵,他便以此為契機,挂印歸隐,事後,他說:“一次選擇錯了不算什麼,隻要知道再傳回來,就是對的。”名人尚且有出錯的之時,又怎能強求于人第一次必須選對呢?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箭做工優良,射擊精準,一個人非常好奇,便去詢問其中的奧妙,當地土著說:“其實也沒有什麼啦,隻要箭杆是直的就行了,别的方面馬虎一點沒關系的。”聽過後,我打心底鄙視印第安人工作的态度,難道一隻好箭隻要一根筆直的箭杆嗎?難道隻有筆直的箭杆就可以射得精準了嗎?有筆直的箭杆,而有兩片破爛的尾羽,箭可以射準嗎?有一根筆直卻非常脆的箭杆,能否射出尚成問題,又怎能射準呢!是以,一支完美的箭要從空氣動力學開始,再找完美無缺的箭頭,削用好木頭制的箭杆,挑兩片絕對完美的尾羽,其中一個環節出錯,在射出之前是有機會改的,是可以挽回的。
是以,一時失足不算什麼,隻要不到絕境,就可以回歸正道,在此,我謹以此文告誡失足的人們:抓緊回歸正道,不然,等到走入絕境是真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