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壓歲錢的變遷

所謂壓歲錢,是春節時,老人将事先準備好的錢給孩子,代表長輩給孩子們以平安,以祝福。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是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以往的壓歲錢方法各不相同。在漢朝時,是寫有吉祥話的一些類似貨币的東西,明清時期,用紅繩穿起銅錢,紅包裡放銅錢、大洋當壓歲錢。是老人将壓歲錢放在孩子們的床頭上,後來孩子們給老人磕頭,代表被祝福的孩子對老人的尊敬。延續到現在,壓歲錢的寓意變了味,從原本的自願變成了累贅和負擔。

近幾年,過年的壓歲錢成了孩子們過年應得的,成了孩子們攀比的砝碼。現在的人認為,你出一百,我出一千,這樣可以表現自己多麼富有。你的過年壓歲錢有一萬,我有兩萬或更多。就這樣,使得壓歲錢的寓意變味,缺失了原本的色彩,變得暗淡了。還有人因為沒有得到壓歲錢或壓歲錢過少,而氣惱。以緻于現在的壓歲錢失去了原先的意義,成了人喜怒哀樂的工具。我們應該改變對壓歲錢的态度,輕來輕往,這不是我們緻富的來源,這是老人對我們孩子的祝福,對我們孩子的寄托。

壓歲錢經過多年的變遷,表現出了人們對古老習俗心态的改變。壓歲錢原本是一種老人對孩子們的祝福,現在怎麼變成這樣呢?我們現在人如果不改變對壓歲錢的認識,壓歲錢将失去原來的積極意義而産生負面影響,成為我們父母的負擔。如果是這樣,我甯肯一分錢的壓歲錢也不要,而是得到一些有代表祝福、平安、吉祥的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