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加減乘除”點亮生活

作者:追趕小天才

視訊加載中...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題:2021,“加減乘除”點亮生活

新華社記者

高速鐵路更加暢行、環境添彩增綠、科技創新“上天入海”、居民辦事“零次跑”……回眸2021,看“加減乘除”如何落筆,點亮你我生活。

“加”速民生幸福

2021,“加減乘除”點亮生活

12月10日,贛深高鐵正式開通營運,時速350公裡,老區“牽手”特區,崎岖變成通途。

緊鄰贛深高鐵龍南東站的裡仁鎮正桂村,近年來引入社會資本1000餘萬元培育鄉村民宿叢集,盤活利用閑置農房,帶動約150戶村民就業。

“我們的遊客大多數來自廣州、深圳,節假日平均入住率達80%以上。高鐵開通後,我們對發展民宿産業就更有信心了,敢開更多分店。”民宿負責人鐘美娣說。

鐵路内外,加快交通互聯、民生共享;山南水北,奔向幸福生活、步履不停。

2021年初,一部名為《山海情》的電視劇沖上熱搜,也讓甯夏銀川市永甯縣閩甯鎮走進大衆視野。48歲的張鵬飛家住閩甯,他說,通過種植葡萄,周邊農民有了穩定收入,大家的生活也大變樣,不少村民還買了小汽車。

如今的閩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正向着鄉村振興的新目标大步邁進。今年7月,甯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正式挂牌成立,閩甯占試驗區核心區面積的87%。藤蔓千頃,塞上兒女用雙手“釀”出甜美。

這一年,向着更遠的目标謀劃共同富裕,令人感受到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加”速度: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醫保目錄“再更新”,全國城鎮新增就業超1200萬人,“努力加餐飯”再迎豐收年……廣大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減”得綠色發展

2021,“加減乘除”點亮生活

正值候鳥越冬季,在江西鄱陽湖,全球98%以上的白鶴來此“過寒假”;在山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片片淺灘上蘆花如雪,成群的候鳥惬意漫步。

“水是濕地的生命,有水有魚、有魚有鳥。”保護區一千二管理站站長王天鵬說,連續多年的補水有效遏制了濕地退化等現象,生态得到修複,濕地生物多樣性穩定增長。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昆明舉行,青海等地的光伏項目将“減碳實踐”書寫,黃河流域生态保護持續聚焦……這一年,随着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圍繞生态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有益“減法”不斷湧現。

“吃進去的是廢鋼,吐出來的是精品。”在石家莊市井陉礦區的河鋼集團石鋼公司新區,短流程煉鋼力争從源頭減排。齒輪鋼、軸承鋼、彈簧鋼等精品鋼材化身市場細分領域“隐形冠軍”,噸鋼綜合能耗降低62%,顆粒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少75%。

在長慶油田合H9平台,聽不到轟鳴聲,聞不到油氣味,看不到“大火炬”。原來,這裡的鑽機全部實作“電代油”,換成了電驅鑽機。開采原油時伴生的天然氣也被應收盡收,經集中收集後送往長慶油田采油十二廠所屬的輕烴、混烴處理站進行處理,最終變成輕油、液化氣。

減污降碳,以減促增。“減”出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得”來水更清、草更綠、天更藍。

“乘”勢科技創新

2021,“加減乘除”點亮生活

“天問一号”着陸火星,“九章二号”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奮鬥者”号已完成21次萬米深潛……這是科技創新“乘勢而上”的一年。

1至10月,我國發明專利授權58.3萬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增長13.6%。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釋出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上升到第12位。

科技創新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一刻鐘可以充電80%,這是浙江甯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針對新能源汽車充電慢、跑不遠的痛點研發的“黑科技”。該公司的直流電壓轉換器,實作對新能源汽車的高壓快充,緩解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時的“裡程焦慮”。

一批批育種科研新成果落地推廣,不斷豐富消費者的“舌尖體驗”。“國内也能種榴蓮?”2021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産品冬季交易會上,展出的榴蓮新品種讓觀衆好奇不已。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果樹研究所開展了榴蓮優質品種資源引進、區域性種植适應性評價等,選育出3個榴蓮品種,在三亞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等地種植了2.5萬畝。

“明年起榴蓮陸續大規模挂果,到時消費者就能品嘗到‘國産榴蓮’的味道了。”該所所長馮學傑說。

“乘風破浪”的2021年,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既為創新中國賦能,也為美好未來蓄勢。

“除”出便民利企

2021,“加減乘除”點亮生活

山東棗莊市台兒莊區張莊村香溪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新華,今年1月拿到了農民副進階農藝師職稱,還是破格當上的“副教授”。今年,像這樣盯緊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解除“人”的後顧之憂,不一而足。

11月1日,戶籍地為四川省的2歲兒童小霖在重慶市南岸區公安分局塗山派出所辦理了居民身份證。這是非重慶戶籍居民在重慶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的第一例。

看似小事一樁,打開的是群衆“心結”。針對體制機制障礙的“除法”,往往細節中見真章。

以農民建房、城區機動車違停治理等17項群衆辦事服務痛難點為切入口,将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縣鄉聯辦的事項內建為“一件事”辦理機制,助推居民辦事“最多跑一次”甚至“零次跑”。浙江衢州探索“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中的老難題。

簡政放權、減稅降費,加快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便民利企。這一年,幫老百姓解決“急難愁盼”,讓企業“少一些壓力,多幾分底氣”……“除”的成效不斷顯現。

行遠自迩,2021年的“加減乘除”已經交卷;眺望明天,新的一頁将成就新的精彩。(記者胡夢雪、郭寶江、餘賢紅、闫起磊、吳茂輝、李平、邵魯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