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無處不在,難得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蜜蜂的一生,可敬,因其勞碌終生而成為“勤奮”的化身,什為騷人墨客所稱頌,可歎,因為他隻能注意花的誘人的芳香,無暇顧忌差紫嫣紅的大千世界。
蝴蝶卻因終日“無所事事”,而招緻不屑的目光。蝴蝶做錯了什麼?是不是勤勞與否才是人們心中衡量美的唯一标準?當她迎着朝陽起舞,伴着落日謝幕,懷着對美的堅守,踏上追求的道路。我相信她的内心是滿足的。為什麼要鄙夷呢?是因為背離了既定的标準?
如果正如上面所說,那麼這個目标已經過時,成為了審美的弊端。更可怕的是這種标準上升為全民的集體的認同,那麼沖破傳統審美的觀念可能将微乎其微。社會需要這樣的智者:以全新的姿态去審美,這裡的美不是大衆認同的美,阿是一不反被大衆遺棄卻仍然在追求美的人。就如蝴蝶所謂的“享樂主義”,樂在其中,終生無悔。伴着清風,伴着花香,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一路芳香。
如果無法接受上面的觀點,那麼我們還可以站在上帝的角度審視萬物。先人有說:存在的那是合理的。上帝造物的時候,從來沒有感情的傾向。他給了蜜蜂勞碌的思想,不停驅使自己幹活。給了蝴蝶追美之心,在自然界中,展現她的身姿。就如同有的人向前奮進永不停止的一般,而有的人則安于現狀,放慢自己的腳步,平靜的享受着生活。第二類人有可能遭到“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名聲,但仔細想想,如果生存不是問題的情況,那麼又何必去争取更高的名利呢?這時還不如靜下心來,靜靜的品味着人生的味道。
當然,真正的智者會時時更新自己的審美标準,讓什麼是美的問題經不再是問題,他們所做的便是以微笑的态度對待每一個世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