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伴着細雨,一絲絲涼意從衣服的空隙鑽進身體,“一場秋雨一場寒”,經不住寒意,于是在辦公室門口走了兩圈。
這時門口出現一位老人,穿着藍色破舊的衣服,褲腿上都是泥巴,皮膚黝黑幹燥,一雙皺巴巴的手上拿着兩把傘,提着一雙運動鞋。眼睛時不時觀望着走廊的兩端,巍巍地扶着牆,哆哆向我問“老師,請問某某某在哪個教室”,我仔細地聽了聽名字,指着隔壁教室告訴他。他在确認無誤後,蹒跚着走過去,在窗外張望許久,最後嘴角露出一絲微笑,用手比劃着。我想找到了就好,便回到辦公室批改作業,将近下課的時候,我發現那位老人還是站在走廊上,眼睛一直望着教室裡的身影。想讓他進來坐一坐,可又不忍心去打擾,在沖突中,下課鈴響了。
老人等到自己的孫子走出教室,臉上笑開了花,手舞足蹈,沖上前去一把握住了孫子的手,噓寒問暖,完全忘記了自己在寒風中等待了四十五分鐘,連忙幫他把運動鞋換上,時不時叮囑了幾句,把傘交到手上,等到自己的孫子走進了教室才放心地走下樓梯。
看着他從校門口一步一步遠行,我不禁感慨,談及愛的時候,學生總說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和爺爺奶奶有代溝。這是農村的普遍現象,可是每逢下雨天送傘、鞋子和衣服的老人何其多,他們不懂孩子的學習,可他們盡量在生活上彌補,這也是愛啊。就像這位老人,樸實的農民,不善于言辭,在門口守了整整四十五分鐘,這就是他們對于孩子的耐心,可孩子們,你們可曾耐心對待過家裡的老人們兩分鐘?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關愛就在這細微處,不要等到失去後才醒悟。孩子們,在生活中多點關心、耐心和責任心,讓為你擔憂的他們放心,請努力逼自己一把,用行動來回報他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