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鷹隻有關注天空的寬度,才有搏擊長空的雄姿;樹苗隻有關注生命的高度,才有枝繁葉茂的姿态;河流隻有關注海洋的浩瀚,才有百川彙海的動力。人們隻有關注民族的未來,審視民族的靈魂,才能給民族帶來希望。
陸遊曾說:“位卑未敢忘憂國。”林則徐也說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古往今來,愛國志士都為了國家,探索救亡之路,才使我們的民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主張向西方學習,萌發了一股新思潮,并且在國難當頭的時刻,他挺身而出上司禁煙。他的目光放得長遠,立志救國救民,為了民族的興亡,挽救民族的危亡,帶給了國家希望。正是因為他在國難當頭的時刻挺身而出,是以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有未來。
魯迅先生本來立志于學醫,但是當他認識到當務之急是挽救人民精神上的麻木,便毅然棄醫從文。他的作品,像匕首、投槍刺向敵人,像清醒劑灑向人民,使民族有了希望、有了未來。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點亮了希望,照亮了民族未來的道路。一個民族如能多一些“關注天空”的人,必定是民族的珍寶。
若人們隻關注腳下的事情,是沒有未來的。慈禧太後、袁世凱則是這樣的人,他們為了個人的利益,對内壓迫人民,對外出賣民族利益,來維持自己的反動統治。試問這樣的行為怎麼能夠給民族帶來希望與未來呢?隻有關注天空的人,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孫中山上司辛亥革命,給民族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毛澤東抱有救國救民的宏圖大志,指引國家走上正确的路;周恩來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給國家帶來了希望。
一個民族,若隻關注腳下的事,這是沒有希望的;若關注長遠的利益。才能帶來希望與未來。一個民族的振興,需要明确方向,看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