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自習時,同桌藝然同學向我展示着她新買的膠棒,看得出來她很喜歡,向我展示完後,她自己又擺弄了好長時間。
突然,一聲清脆的“咣當”聲響起,哦,原來是她膠棒的蓋子掉在地上了,她一臉焦急地問我:“我的蓋子掉在地上了,你能幫我找找嗎?”于是我趕緊低下頭,也加入了找蓋子的行列,可是我們兩個人怎麼找也找不到,她有些絕望了,一邊跺着腳一邊嘟囔着:“這可是我新買的膠棒啊!”我被她這幅模樣給逗笑了,壓抑不住的笑容在我臉上綻開,本以為笑一會兒就不會再笑了,可我卻控制不住我自己,她看我笑得這麼歡樂,沒忍住也笑了出來。
直到第一節國文課時,她還是沒有找到,她怕膠棒沒有蓋子會幹掉,于是便決定自己動手做一個,她向我借了圓規,比着膠棒的大小畫了一個圓,又剪下來一個長方形,把它們粘到一起,這樣,一個簡易的膠棒蓋就做好了。做完後也快下課了,等下課時她突然在地上找到了那個蓋子,而她制作的蓋子也就被她“抛棄”了。當她找不到蓋子是第一時間就是抱怨,如果她早一點做蓋子的話就不會耽誤上課時間了,一味的抱怨是沒有任何用的,我希望藝然同學可以改一改自己的脾氣,變得更理智一點。
實體課上我們學習了“聲的現象”,老師告訴我們聲音是靠振動發出的,她讓我們把手放在喉嚨上,用嘴巴說話感受聲帶的變化,我發現在我發聲時我的聲帶是振動的,這正與老師講的觀點相符合,我感覺好神奇。随後老師又做了一個實驗,隻見她拿出一個音叉、一個乒乓球和一根木棒,她一手拿着被繩子懸挂着的乒乓球,另一隻手拿着木棒敲擊音叉,可是她拿着乒乓球的手不穩,乒乓球并沒有像她預想的那樣被彈起,我們在下面看的也是迷迷糊糊的。老師試了幾次之後仍然沒有成功,于是就請講台旁邊的同學來幫忙,她先是讓那名同學敲擊音叉,自己拿着乒乓球,第一次那位同學的力氣用小了,乒乓球并沒有彈起來,第二次,這位同學用盡了洪荒之力,但老師的手不太穩,乒乓球完美地錯過了音叉。最後,那位同學手持音叉,老師重重地敲擊了一下音叉,乒乓球有規律地彈起,音叉發出了好聽的聲音,真是一節有趣的實體課!
放學時外面下起了傾盆大雨,我拿着雨傘往家走,走在路上,一個穿着和我一樣校服的學生朝我跑過來問我有沒有紙,他的鼻子流血了,可是我并沒有帶紙,于是他一個人又頂着大雨往家走,我想了想又追上了他,把傘給了他一半,巧合的是我們兩人剛好順路,我把他送到他家樓道裡後自己才回家。回到家時我和媽媽分享了這件事,她說我十分聰明,我有些疑惑,媽媽說,因為我注意到了他身上穿的是校服,是以他不是壞人,但是我其實真的沒有想到這點,我隻是看到他的鼻子流血了,而且他比我個子矮,看起來就像個學生,應該不會傷害我,媽媽說,雖然我沒有想到那一點,但是我也注意到了其他細節,她希望我以後繼續發揚樂于助人的精神的同時也要注意辨識壞人,不能讓那些壞人有機可乘!通過這件事 我也懂得了在别人遇到困難時要給予幫助的道理,幫助别人就是幫助自己,不要成為一個冷漠麻木的過路人,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将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