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孝且行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處處蘊含大道理。而“百善孝為先”即為其中之一。它表明了一個真正的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質。

“人之初。性本善”,心中有善的人都明白“孝”的意思,都知道小輩應該孝敬長輩,可知道并不代表真的了解“孝”。也不代表會行孝。是以我們在行孝前要做到知孝。

知孝,就先看到這個“孝”字,漢字非常奇妙,如“孝”,上有一老下有一子。本身就代表了子女應把長輩放在首位,才能做到“孝”。孝就是要體諒,了解長輩,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給他們最好,而不是一味的索求,連“羊跪乳,鴉反哺”都比不上。動物尚且懂孝,何況人呢?

孝不是一味的頂撞長輩,老一輩的思想經過幾十年的沉澱都比我們成熟,沒有哪個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孫過上好日子的。他們的話總有一定的道理,是以我們不要一味的頂撞。他們不奢求從我們這得到什麼,隻要讓他們順心就好。

其實孝很簡單,知孝也不難,可行孝就不那麼容易了。

從“子欲養而親不待”中大家可以看出,有多少人醒悟要行孝時已經晚了,成為抱憾終身的事,是以行孝得及時。如今太多太多的人因為工作,學習等事無法多陪在父母身邊,給了父母物質上的商品卻無法多給他們精神上的安慰。是以行孝重在精神而不是物質。

從古至今,長輩們所需要的一直都是子女的陪伴,給他們精神上的關心。多數的人都是為了想給他們物質上的享受變得忙不完,以至于回過頭時父母已經不在了。前幾天聽教官說她的一個同僚得到了出國深造的機會,在她出國的第三天母親去世了。而她一年之後才知道。痛苦已經挽回不了什麼了,那時她意識到自己沒有了媽媽。

當我們未來也面臨這種情況時,沒有了媽媽意味着什麼?意味這世界上最疼你的那個人走了,再也見不到了,你的依靠沒有了,最值得讓人難過的是,這個時候你突然發現你沒有陪她太長時間,更多時候她都是在享受着你給的物質的同時想着你。她竟然是在這種情況下離世的,原來難過的不止是你還有她。

是以,及時行孝吧,趁他們還在,趁你還能的時候,多給他們陪伴,讓他們是了無牽挂的離開,讓最後難過痛苦的隻是你就好。世界上普通人很多,我們雖然不能同那些偉人一樣名留青史,不能像他們一樣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甚至我們是碌碌無為的,但沒關系,我們隻要在行孝方面做到問心無愧就夠了。知孝容易行孝難,讓我們在這幾十年中行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