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之餘,清茗一杯,靜坐風中,臨風翻書。齒間噙滿淺淺的茶香,指間溢滿面淡淡的書香,一個個文字如一串串音符跳蕩在心間,一句句言語如一席席幽夢悄然滑入心靈世界。
乘着閱讀的翅膀走進曆史,在平仄的雲端上感覺千年的古人,窺探着秋窗外的凄風苦雨,簾帷裡的孤燈清淚;感受着戰場上的金戈鐵馬,遠去了的鼓角争鳴。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中感受“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清冷,在“花謝花飛花滿天”中喟歎“紅消香斷有誰憐”的凄婉。與陸遊共憤“三十從軍今白發,笛裡誰知壯士心”的悲涼,與嶽飛共歎“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無奈……夢一般,踟躊在詩行的短短長長,聽着唐風宋雨敲打着秦磚漢瓦,一顆幹涸的心變得滋潤、豐盈、充實。
劃着閱讀的雙槳,暢遊在浩瀚的書海中,采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拾掇一滴滴溫馨的感動。凝視《背影》,父愛的偉大與神聖在心中升華;回眸《鄉愁》,淡淡的惆怅在心頭萦繞;衍《雨巷》邂逅那一道太息的目光;徜徉《邊城》,呼吸那一片清新的空氣……徘徊在字裡行間,沐浴着情感的風雨,美好與感動在心中交彙積澱,化為永恒。
踏着閱讀的幽徑,在深邃的書山中聽淙淙流泉,看雲霞舒卷,與偉大同行,與崇高共舞。聆聽着魯迅先生一句句發人深省的責問;追随着巴金老人穿越世紀的随想,在加西莫多警醒的鐘聲中,我學會了分辨美醜;在桑提亞哥堅毅的目光中,我知道了通用性的内涵;在堂吉诃德一本正經的面孔裡,我體會到了幽默背後的辛酸……在這個充滿靈性的世界中,讓沾滿塵俗的心接受崇高的洗禮,讓千瘡百孔的心在傳大靈魂中得以療養。又怎會為了一點事業上挫折而耿耿于懷?又怎會為了一點生活的不順而煩惱無邊?
有人信奉閱讀前淨其幾,潔其手,正襟危坐,搖頭晃腦。如此讀書,豈不身心俱疲?又何能盡閱讀之興?閱讀乃一大興事,又何來這諸多形式?抛開一切限制,讓身心暢遊書海。或斜倚床頭,挑亮《小桔燈》與冰心老人一同守望《繁星》、《春水》;或夜闌人靜,獨坐窗前,與茅盾一同聆聽《子夜》的鐘聲;或喧鬧之中,靜立一邊,與錢仲書同遊《圍城》,共析人生百态。讀至盡興之處,作頓足、拍案狀亦可;作擲鞋、捶胸狀亦可;作或哭或笑狀亦可;作獅子狂吼狀亦可……一洩心中快意,不亦快哉!
足不出戶,卧千山萬水;素不相識,對坐促膝談心。不用茶經,不用茶道,亦無酒香,亦無美景,隻借滿山清風,一片靜山,一口清茶,已微醺,一縷書香,心已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