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莺飛的春天,陽光燦爛的夏天,天高雲淡的秋天,雪花飛舞的冬天。歲月更疊,四季輪回,便是一年。已不曾記得有多少年了,細數年輪,心中泛起對四季的感受……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天,它像賜予生命的安琪兒,打破冬的蕭條,演繹着生機勃勃的景象。她猶如風雨後的彩虹,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覺,不由己呃為其贊歎。春天,總給人一絲淡淡的喜悅,小小的驚喜。在曆經了冬的寒冷和蕭條,春天則讓人重新認識了大自然的色彩,去感受,去觸摸,那份屬于春光的絢爛。化作蜜蜂,享受這春天的柔和;化作鮮花,為春日伴舞;變成春風,吹響春的号角;化為小溪,演奏春日的贊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荷花,夏日的守護神,柔淡的粉紅色,撫平了人們心中的焦躁。像少女恕放的心花,裝點着這夏日的美景。荷花的香,沒有百合的芬香撲鼻,也沒有滿天星外表的豔麗。更多的是清香,隻有靠近了,才能聞到。這是種内在的涵養,隻有那些有耐心,細心的人,才能尋到這份舒适。聞一聞荷花,它有一種清泉的涼爽,更有一種源于粉紅色的溫馨,沁人心脾,淡淡中有絲李清照的憂愁,還有點李煜的花前月下、小橋流水的雅緻。如果一定要把荷花化作人,那麼它一定是位溫文爾雅先天下憂而憂的讀書人。
“停國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寄予更多的思念,感歎時光的匆匆流逝,對年少時碌碌無為的悔恨。秋天,更多的思想是“悲”,但也不凡有反悲秋之調。劉禹錫寫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毛澤東更是對秋日贊美至深:“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了解,秋天應該是收獲的季節,我們把握了“春種一粒粟”才能有“秋收萬擔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是銀色的世界,冬日正用她獨有的寂寞和蕭條,考驗人們的耐心和信心。“讓預言的号角奏鳴,西風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面對冬天的寒冷,感受到的是春日的溫暖。四季變化,大自然用他獨有的風格向人類闡釋着世界的奧秘,春秋冬夏相輔相成,互相獨立存在的時刻又彼此證明着各自的美麗。
四季,是大自然最亮麗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