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眼中的民主與和諧

它的種子在人的心中,紮根于古希臘神聖潔白的石柱下,萌發于盧梭低垂的思考的頭顱。茁壯于馬丁?路得?金的怒吼……民主的花,如今又在何處綻放?

它的美流淌于曆史的長河,猶記那句“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忽憶孔子捋着胡須描述着“大道之行也”,又見“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好一衆生和平!自古和為貴。和諧。如今又走向何方?

民主與和諧在如今的中國又應如何了解?我回想起溫總理的那句話——“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想想,覺得也許“民主”便是讓人民生活在一個受尊重的社會,而“和諧”便是這種尊重成為一種習慣并且每個人都為了一個大“家”而奮鬥着。

尊重,它就流動在那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在人們舉手投足之間。無形無影,芳香卻入人心。有個人去美國一家電影院看電影,電影上竟出現了字幕并擋了一部分畫面。電影結束後從業人員在出口發放免費影券,并解釋說由于今天有兩位聾啞人看電影便打出了字幕。

僅一件小事,卻展現着一種理念——哪怕隻有兩個人也應維護他的尊嚴,他的權利。就像那次奧巴馬念遇難者名單時,28個人,名字很長,但總統每個人都念到了。這也許便是民主的展現。

在中國也一樣,有民主、有尊重方有尊嚴。有個人在火車上買1。5元的礦泉水後向從業人員要發票,從業人員笑了,火車上自古就不給發票。于是這個人就把鐵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說人們在強大的力量面前總是選擇服從,但是今天如果我們放棄了1。5元的發票,明天我們就可能被迫放棄我們的土地權、财産權和生命的安全。權利如果不用來争取的話,就隻是一張紙。他赢了。等他再上火車時列車長将飯端給他并問是現在要發票還是以後再送來。有人問他靠什麼得到這種尊重的,他說靠他為自己的權利所做的鬥争。當人們意識到這種鬥争的重要性時,當權利與尊嚴得到保障時便是民主開花之日。

如果說“民主”強調的是個體,那麼“和諧”強調的便是整體。“和諧”需要的不再隻是尊重,還需對整體的奉獻。每天晚上萬家燈火,每盞燈下便是一個家庭的煩惱,社會裡堆積着這萬千煩惱,在黑夜中哭泣,這幽咽又有誰聽到?

記得上次我們班組織去孤兒院陪那裡的孩子玩。跟我一起玩的是一個智力有障礙的女孩,她幾乎不會說話,隻是拉着我和另一個女孩在孤兒院裡一圈又一圈地走,走了十幾圈。她很開心,這開心使人看到覺得凄涼。孤兒院的其他孩子,智障、殘疾、畸形、醜陋……他們在那裡,那個陰暗的角落裡,活着。我們觸到了那黑暗的冰涼,那幽咽的凄傷,而能做的很少,真正做的更少。溫總理有句話一直令我很感動也很慚愧:“中國大地上的事情是無窮無盡的,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要執着。”“和諧”便是這種執着最終的芳香。

“民主”、“和諧”蘊含的東西太多太多,說不完的,它們從曆史的長河中沉澱,又在現實中蔓延。往未來蔓延,也許是希望高中生能擁有平等地上名校的權利;也許是希望農民工能拿到自己應得的錢;也許是希望不會再有人質疑大學生救挑糞工而死是否值得;也許是希望每個公民的聲音都能被聽到;也許是希望人們摘下冷漠的面具;也許是希望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人民的希望,小又不簡單。這些希望鋪成一條路,通向我們的夢想,在遠方。

上一篇: 永恒的孝
下一篇: 未來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