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和學校之間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大路,要經過兩個繁忙的十字路口。我不喜歡繁雜,更不喜歡聞難聞的汽油味,于是我選擇走那條小路。小路是穿過一塊田野的,路兩旁是蒜地,姜地,還有兩塊地裡種了柳樹苗。四季的景色是不一樣的,走起來也别有感受。不過因為當班主任,我總是匆匆的,匆匆的,就算走小路,我也要騎自行車的。
因為天冷,這幾天我沒騎自行車。前天下午放學,我和同僚一塊回家。臨近期末考試,女兒的書包越來越沉,才四年級,元旦放假那天就有9張試卷。于是她開始抱怨着——為什麼不騎自行車?為什麼不騎自行車?……到了小路的的岔路口,往前是一塊田地,明顯的,這田地已經被行人踏出了一條小路。是呀,從這裡走的确近點,不過我倒沒走過,因為近不了多少,也許有20米近吧!從地中穿過去,總覺得不值。今天,我和同僚好像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走向這條地中“近路”!
“媽媽,我不要走那裡!”女兒大叫。
“這裡近一些,從這裡!”我開始喊道,因為我都轉向走了幾步了。
“就不走那裡!”女兒邊說邊朝柳樹邊小路跑去。“你也不許走那裡!就不許!”
我還想說點什麼時,又怕女兒在喊叫,于是我和同僚乖乖的折回來跟在她後面。
昨天下午放學,我和女兒又從小路走。周末了。女兒的書包更沉了!我還帶了些書,手裡還提了中午趕集買的菜,可真麻煩。還是走到岔路口,女兒看出我想走地中的“近路”,——“媽媽,不許走那裡!”敏銳的她已經給我警告了!我乖乖的跟在女兒後面,眼睛留戀的望着近路“為什麼不能走,媽媽累呀!你看,我們後面的人都都走那裡了!”“不許你走那裡!那裡是人家的地!你友善了,明年人家耕起地來就費勁多了!你說是吧?”我心裡一驚,這孩子原來因為這跟我咆哮。看着孩子汗津津小臉,我有點不好意思。
“你昨天怎麼不告訴我原因?”我問她。
“昨天我要說了,阿姨和你就沒面子了!”她狡黠的朝我笑笑。
我突然覺得,我的女兒有一顆博愛之心,可轉念一想,這個詞用的太大些了。也許隻是一點點善良之心吧。至少女兒在這“僅有十幾步遠”的誘惑上,保持着理智與善良。将來人生路上的選擇,我可以相信她了。
太陽已經落山,我們是小路上的最後的行人,但我們沒着急。相反心裡很釋然,很自豪。我也覺得今天從孩子身上收獲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