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我從襁褓的嬰兒長大成了一個陽光活潑的青少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啊!真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就如朱自清所說的: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時光真的一去不複返啊!現在回想起童年,心裡總是甜滋滋的。
童年快樂的時光,往往是在夏天。
春天,在别人的眼中,固然是美好的代名詞。像“春回大地,萬物複蘇”,“一年之計在于春”等,但在我們的家鄉,因為地理位置的問題,每到春天,外面總是濕哒哒的,是以我們最讨厭的就是春天。冬天,在南方地區沒有雪,不能像北方的孩子可以打雪仗,但卻很濕冷,每天都穿成一個大水桶似的,活動很不友善,是以冬天也不好玩。至于秋天,秋風蕭瑟,又是新學期的開始,村裡的小夥伴都忙于學習,秋收季節,大人們也忙于收割。
在夏天,每天都是日長晝短的,我們的節目多得數不勝數,幾乎都是玩膩了一樣又一樣。而且有将近兩個月的暑假,我們玩耍的時間就特别的多。
早上,最喜歡的就是“捉迷藏”和烏龜上岸”了。捉迷藏,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烏龜上岸”這個遊戲應該不比捉迷藏有人氣,遊戲規則很簡單,就是“剪刀石頭布”誰輸了誰捉人,隻要有人上了台階(屋子門前的台階)就不能捉,直到捉完所有人,才能換人。現在回憶從前,總覺得這個遊戲有些無聊,但是小孩子的心态就是不同。
到了下午,“過家家”是我們永遠玩不膩的遊戲,用廣東話來說,就是“煮飯仔”這個遊戲一玩就是半天,究竟有什麼好玩呢?
其實就等同于模拟家庭生活,形成一個小型的社會。有人當做飯的有人當買東西的,有的人當賣東西的,也有的人當“小孩子”,什麼都不用做,隻等“吃飯”。我們用的道具都是農村特有的東西,例如用爛瓦片當碟子,雜草、河裡的小魚當菜,細砂作飯,而我們的飲料則是我們的特色,用雜草放在那些被丢棄的紙杯研磨成汁再加水,或者用紅磚塊磨成粉末泡水,五顔六色的“飲料”仿佛象征着我們的童年生活那般多姿多彩。當然,這隻是我們的模拟生活而已,不會吃掉那些“飯菜”。也許是小時候老是被大人管着,心裡很想快快長大,想當大人,想體驗一下長大的感覺,才如此喜歡玩過家家這個遊戲。而小時候玩這個遊戲總是受到大人們的阻止,會把我們的東西丢掉或者阻止我們玩耍,而我們卻偏偏跟他們唱反調,每次都偷偷地玩,這也增加了遊戲的刺激性,這大概也是童年的一大樂趣吧。
除了過家家,我們還有一個遊戲就是爬樹,在樹上搖來擺去,餓了就摘果子吃。小時候的想象力無限,會把樹當成一艘軍艦,有人來當船長,有人當遊客。随着年齡的增長,童年的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了。
但是記得又一次,有一個小夥伴從樹下摔下來,摔了個狗啃泥,哭着回家喊爹喊娘。但不過一會兒,那個小夥伴又笑嘻嘻跑回來跟我們一起玩,小時候總是很快把不開心的事情忘掉,童年無憂。在我們小的時候,家長會擔心我們摔傷,就會騙我們竹林有恐龍,有蛇蟲之類的,我們被吓到轉移了陣地,又找到了另外一片竹林,讓家長們哭笑不得,對我們也是無可奈何。玩到下午五點的時候,大家就相約在村裡的長利湧遊泳,每個人都脫光光撲通撲通地往水裡跳。我們互相追逐,互相潑水,比賽,跳水,花樣多多。我們的遊泳技術可是杠杠的哦!就說我,四歲就學會了遊泳,七歲就能遊過湧的對岸了。我們經常會比賽誰遊得快,每當遊累了,我們就仰泳,就是面向天的姿勢,非常省力,像艘小船一樣,在水面漂浮,那時候的快樂,是用文字也表達不出來的。
随着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通訊裝置越來越發達,手機和電腦也普及到每個家庭,現在的小孩幾乎都是玩手機電腦,打電子遊戲,已經沒什麼童趣了,根本不能體會我們小時候的快樂。童年,一個讓我既難忘又懷念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