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變臉”之絕技,早在三國時期,各路英雄就有變臉的本事。他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無不彰顯英雄本色,直到近現代中國戲曲中仍然存在這樣一個絕技。這就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是善于“變臉”的。
變臉——用善良的微笑來報答朋友
中國有句古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為人之道則是修身,修的是自身,而不是别人;而小人修的不是自身,卻是修别人。戰國時期,魏國有兩位聰明的賢者,他們便是龐涓和孫膑。因為孫膑的才能屢次比龐涓強,是以龐涓心懷嫉妒,身為同窗的他們既是朋友,又是戰友,而且孫膑經常幫助龐涓,這使得龐涓更加懷恨在心,終于,龐涓得到了一次機會,他借以孫膑回鄉為名誣陷他造反。在獄中,龐涓以一副淚流滿面,十分憐憫的面孔對孫膑施行了刖刑和黥面兩種酷刑。龐涓竟然用這樣的面孔對待自己的同窗好友,無不讓人感到憤怒和不滿,但在現實社會中為名能排除我們身邊沒有與龐涓相類似的人嗎?
變臉——上級對下級之間的對比
雖然古人常提出民謠平等相愛,人無貴賤之分。但經受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根深蒂固的封建階級統治思想,依然存在着等級觀念。按常理,上級與下級應為共同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可現實情況并不是如此,上級的臉常為貓臉,下級常為鼠相,是以下級見上級就像老鼠見了貓似的,是以,下級對上級多為一副谄媚之相。上級對下級常為一張冰塊兒臉。在這個民主與和諧的社會中,如果存在這樣的現象,那麼我們的社會能否安定和諧,人類能否和平共處仍是一個大問題。
存在上述兩種現象才隻是社會中的一小部分,社會中有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面孔,有的人甚至可以承擔多個面孔,如果這個社會人人隻以一張面孔對待我們周圍的人和事,那麼我想:古人所說的天下大同也就離我們不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