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介導現實,看看大伽怎麼說。

(易瞳科技CEO梁劍泓左,CTO艾韬右)
近日,易瞳科技CEO梁劍泓以及CTO艾韬接受了鎂客網的采訪,就VR/AR/MR行業目前的發展以及旗下的産品,發表了他們的看法。
未來VR/AR/MR會融合在一起
鎂客網:時下
虛拟現實、增強現實、介導現實熱度在不斷上升,這三個行業前景如何?
易瞳科技:在我看來,VR/AR/MR都是概念而不是技術,實作這三個概念的技術也有交叉的部分,但各有偏重:VR着重于CG(計算機圖形)技術,AR需要CV(計算機視覺)和CG,MR則需要結合CP(計算攝影),CV和CG...
事實上,在我們正式進入這個行業前我的合夥人艾韬在多倫多大學的實驗室已經研究了幾年MR,而這個概念是他的教授,我們的首席技術顧問Steve Mann教授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按照他的預測,智能眼鏡發展的順序就是VR-AR-MR......
在短期内,虛拟現實主要以遊戲和娛樂為主。增強現實如果指得是市場上普遍的光學透視AR(Google,Epson,Hololens),那會比較适合應用在工業。而我們做的介導現實則比較适合用在對融合現實和虛拟要求比較高的場景。而我相信,未來這三個概念是會融合在一起的,就像以前電腦、BB機、手機、MP3是分開的,而現在
智能手機幾乎可以做所有事情。
迅速把技術壁壘轉化成管道壁壘
鎂客網:在這三個技術中,目前更多的創業公司似乎都選擇專注于VR,而做MR的科技公司寥寥無幾。為什麼易瞳科技選擇做MR呢?
易瞳科技:從技術上看, VR最容易實作,而MR需要整合的技術比較多。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部分硬體公司都是做VR,同時也導緻目前在商業市場上内容相對缺乏。作為一家初創企業,選擇做比市場超前的東西也是一個比較适合我們的政策。
我們的政策其實并不複雜,就是迅速把我們的技術壁壘轉化成管道壁壘。因為在短期内我們的技術是有一定優勢的,而同樣概念的産品幾乎沒有。但即便是這樣子,我們也還是無法迅速鋪開C端市場,因為現在無論是産品還是内容都無法滿足C端的需求。是以我們未來18個月都會以2B為主。
目前,我們已經有十家左右簽下訂單的行業使用者正在使用我們的工程機開發應用程式,6月左右在市場上就會看我們的産品,8月會正式批量發貨。
鎂客網:作為國内MR行業的探路人,能介紹一下旗下産品MR眼鏡早期開發遇到的困難嗎?又是如何克服的?
易瞳科技:首先遇到的困難是團隊的建立。我們去年面試了将近100位優秀的工程師,才組建起這個精英團隊,每一個工程師都是各自領域的大牛。我們的硬體工程師在工作經驗方面比較有優勢,都是從事了5-10年消費者電子行業的硬體,結構設計,
供應鍊管理等工作,而軟體團隊則是擁有比較強的學術背景和大公司的工作經驗。
智能眼鏡是一個大交叉學科、涉及硬體、結構、光學、晶片、算法、軟體等等前沿知識。各項技術分開突破各有難點,但最終的整合也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現在的初代機VMG-PROV 01,雖然還沒有達到我們的理想水準,但包含了我們對這個行業的綜合考慮。
以MR為核心的智能眼鏡
鎂客網: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易瞳MR眼鏡的核心技術?
易瞳科技:MR需要CP-CV-CG這三項技術:我們有基于FPGA的晶片算法讓我們實作了Real-Time HDR,以保證攝像頭能擁有跟人眼一樣甚至超越人眼的動态範圍。虛拟透明技術使我們的眼鏡有接近人眼的圖像和視角。而我們的SLAM技術可以實作攝像頭對現實場景的定位和模組化,而實時渲染則幫助我們把虛拟物體疊加在現實世界裡,在光學技術方面我們有大視角無色差目鏡。
鎂客網:如何解決MR眼鏡在體驗過程中帶來的眩暈感
易瞳科技:MR,AR體驗跟VR比不同,眩暈感先天就比VR要小很多。由于重新整理率和延時的原因,會有一些暈眩。是以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用GPU和FPGA去優化我們的算法。
鎂客網:市面上功能類似的産品在接下來幾年将越來越多,易瞳MR眼鏡将如何應對越來越多的競争者?
易瞳科技:應對這個必然會發生的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持續保持技術上的突破,同時像我剛才提到,要把目前的技術壁壘轉化為商業上的壁壘。
目前在國内市場最先切入的有遊戲,教育,房地産。而國外市場則是一些個人開發者。個人開發者來自的領域比較廣泛,有意在智能眼鏡開發應用的程式員,設計師,甚至是互動媒體藝術家
關于易瞳科技全球首款MR概念智能眼鏡VMG
今年的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GMIC)今天在京開幕,為期5天,大會以“Mobile Infinity”為主題。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盛會,數萬名移動網際網路行業領軍企業、創新者和開發者将齊聚一堂。屆時,易瞳科技将攜全球首款MR概念智能眼鏡VMG在本次GMIC2016大會上亮相。
原文釋出時間:2016-04-28 14:11
本文作者:江一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