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如一泓清泉使幹涸的心田得到滋潤;禮貌如一縷陽光使寒冷的身軀得到溫暖;禮貌如一片森林使喧鬧的人生得到甯靜。擁有禮貌,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感悟一番美好。
人生在世,随時都要與人交往。在多彩的人生征途上,我們該如何與人相處?禮貌待人是人際交往的最起碼要求。我們是中華民族禮儀之邦,自古強調“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西方也有“禮節是通行四方的推薦書”的諺語。禮貌和禮儀,是個人素養最直接的外現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談舉止彬彬有禮,是我們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條件之一。
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規則。禮貌反應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現我們的風采。我們講文明、有禮貌,包含着對他人的尊重、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的品質。這些優良品質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礎。如果對人不禮貌,就會對人造成傷害,妨礙我們與人交往。
我們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态度和行為等方面。語言文明、姿态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質。
在待人接物中,語言有明顯的高下,美醜之别,它所産生的心理效應也有天壤之。“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禮貌用語要求說話和氣,不強詞奪理,不惡話傷人;談吐文雅,不說粗話髒話;與人交談時,态度謙遜,尊重對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說話,不盛氣淩人,也不說大話。文明用語能使交往和諧,為人際關系增色。一聲得體的“謝謝”,能讓人感到暖意融融。
态度親和,能使我們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禮貌的重要内容。如果我們态度真誠、受尊重感,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對方自然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應我們。在社會群體中,如果大家都具備這種謙恭、和氣的态度就會增進人們的友誼和團結,使我們感到溫暖、和愉快。
舉止端莊,是我們要培養的良好行為方式。它們反應我們高雅的氣質,反映我們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詩經》說:“謙謙君子,賜我百朋。”我們做到内在真心誠意、外在彬彬有禮,就能廣受歡迎、廣交朋友。文明禮貌要通過端莊的舉止來展現,注意舉止的規範是我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基本要求。
“語言文明”、“态度親和”、“舉止端莊”等表現禮貌的方式有很多。總之,禮貌是我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禮貌是我們健康成長的伴侶;禮貌是我們受用一生的珍寶,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塊墊腳石。擁有禮貌,感悟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