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香港與内地之間一直存在着由旅遊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及沖突。正如近日,“香港大黃鴨事件”在網上頗受争議。據悉,在香港尖沙咀海運碼頭展出的巨型塑膠鴨于5月14日晚開始洩氣。有微網誌稱,“大黃鴨爆掉,是内地旅行團遊客扔煙蒂所緻”。好在謠言迅速得以澄清。但風波稍平之後,内地遊客的心有都不免蒙上了一層陰影。我們不得不反思:内地遊客為何躺着也會中槍?
俗話說得好,“蒼蠅不叮無縫的的蛋”,亦有一句諺語如是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不難發現,其主要的誘因,恐怕還是因為内地部分遊客的素質和修養不高,進而潛移默化地損害了香港人對内地遊客的“整體”印象與評價。
香港媒體曾刊登過一篇關于“内地人是蝗蟲”的廣告,叫内地人不要再來香港。主要是因為近年越來越多的内地人去香港旅遊,部分遊客也将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帶到了香港。加上大量雙非孕婦來香港産子,被指占用港人的資源。由此香港人對内地的遊客越來越不滿,紛争不斷。而面對這一廣告,嶺南大學的學生在校園内舉行遊行并燒毀廣告以表達不滿,反對網民刊登具有歧視性的廣告。這在我看來是及其不理智的做法,這隻會加深兩地之間的誤解。其實随着改革開放後兩地人接觸的多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産生沖突在所難免。但是沖動以及洩憤的行為并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究其根本,兩地的紛争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内地遊客的素質問題。隻有提高個人修養,提升道德感才會真正做到兩地的和諧相處。
但事實上,時至今日,在局部地區和一定範圍,這種旅遊素養,道德素質的滑坡的現象似乎并未得到明顯改善。正因如此,近日召開的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就明确指出,部分遊客的素質和修養還不高,常常遭到媒體的非議,有損國人形象,對旅遊者的不文明行為要明令禁止。《旅遊法》同時也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統一思想,認清責任,加強上司,精心部署,自覺把貫徹實施《旅遊法》的工作抓實抓好;要迅速開展宣傳教育訓練,要抓緊完善配套制度,要切實加大執法力度,要努力完善公共服務。是以,我相信隻要有法律與法規的限制以及文明文化的宣傳與建設,才能真正的找到症結所在并根治。
痛定思痛,“香港大黃鴨事件”給予我們深刻的思考:從哪跌倒就要從哪爬起來。從我做起,重新樹立内地遊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