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旅遊勢在必行

近日,“大黃鴨事件”被爆出,讓許多中國人思索:為什麼中國遊客躺着也中槍?而中國向來以“禮儀之邦”自喻,卻在國際社會中屢屢遭遇尴尬的提示和教育,這着實需要我們好好反思一下。

目前中國旅遊市場出現井噴,國人的經濟實力、消費能力快速提升,但是旅遊文化卻沒有跟上發展的腳步。在國外,有時會遇到令人觸目驚心的提醒和智語——巴黎街頭的中文智語“請勿喧嘩”;首爾自助餐廳的“請勿浪費”;泰國王宮洗手間的“請便後沖水”;抑或紐約地鐵站内的“請勿插隊”…都在以一種近乎尴尬的方式教育那些修養欠佳的中國人。近日香港大黃鴨因拖走例行檢查而被從業人員放氣,卻被不明就理的人謠傳為某大陸遊客所為,不得不再一次證明了中國遊客在他人眼中的素質和修養。

旅遊其實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但是中國人隻沉浸在異域風情的表象,難以體會到旅遊的精髓。在許多外國人的眼中,中國遊客到了景點隻是形式上的到此一遊,而對于文化曆史的内涵不求其解,中國遊客的面孔淪為了隻會搶購奢侈品的暴發戶,不遵守公共秩序的破壞者,久而久之,他們必定對中國遊客的不當言行舉止産生嫌惡之感。

有許多人将國内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統歸到“劣根性”,但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失偏頗。有些所謂不文明行為是公德素養的缺失或長期社會環境浸染下形成的陋習,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馬上扭轉,需要時間并加以正确引導;而有些則是文化差異造成的,本身并不存在是非對錯的問題。是以文明行為需要我們共同養成,而我們也不能過分苛責于某些國内遊客,畢竟他們不是故意想到國外去丢人現眼,最重要的是政府部門和旅遊企業應自責是否失責失職,關鍵還是靠長期的教育引導和嚴格的規章制度。一方面有整體的基本素質教育,另一方面要面旅客旅遊前進行有針對性的知識普及,使中國旅客可以做到入鄉随俗,文明有禮。

在目前全球經濟化的背景下,各國的文化等交流将愈加頻繁,文明行為的養成,其實是管理部門、旅遊企業、遊客三者共同成熟的過程,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嚴格審視并積極改正不妥之處。

文明旅遊,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