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孝”拆開來解釋便是孩子背着老子,中華五千年文化推崇的便是一個孝字,不僅僅是挂在嘴邊的,更是從行動上做到的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千萬經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中早已提出這個觀點,可見做一個有孝心的人是多麼重要,要從内心深處意識到這不僅是倫理道德也是必須肩負的責任。詩三百中寫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如若我們每個人都能如所寫的一樣認識到父母的不易,那麼怎可能有所謂的不孝之子?
中國曆史上曾有過多少行孝的故事?《二十四孝圖》中有過扇枕溫衾的佳話;也有埋兒葬母的傳奇;也有親嘗百草的深愛;更有為了清楚母親病情甘願嘗糞的擔憂與勇氣……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仿佛還在眼前,正是由于一顆真摯的行孝之心才使得他們的故事流芳百世,成為不被時間流逝而掩埋的佳話。
當今社會,其實也不缺乏孝順的孩子,背着母親上大學的故事想必也讓所有中國人為之感動,隻是,對于另一個部分人來說,除了感動有更多的觸動嗎?端着熱水給母親洗腳給母親講小鴨子的故事的那個男孩或許早已被許多淡忘,記憶可以被喚醒,但心中的那一份善一分孝是否能被喚醒?拿着母親的錢給别的女孩買花許下海誓山盟,拿着父親的錢在KTV裡聲嘶力竭唱着《父親》時,是否還會有人想到三月八号是婦女節,你還從未對最愛你的女人說過我愛你送過康乃馨,是否還會意識到父親不用聽無聲是情歌他隻需要你用堅定的眼神告訴他,你長大了,其實,在這個所有一切都飛速發展的時代,什麼都可以緊跟潮流,唯獨那一份善念,一份孝心。
“回家是最好的禮物。”一句所有人都聽過的廣告詞,做到真的有那麼難嗎?向前走的時候也記得回過頭看看不再年輕的父母親,如果可以請攙扶着并肩而前行,别讓夢想找不到回家的路,時刻銘記: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