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摘要:據IDC的一份調研,一個人要駕馭一門新技術,需要三年的時間。而對于整個制造企業,面對如此之多的新技術,所需要的時間恐怕更長。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群《【雲駐共創】玩魔方?來試試華為雲應用魔方低代碼平台!》,作者:啟明。

國際慣例,我們先來介紹“低代碼開發”的概念:低代碼開發平台(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LCDP)是無需編碼(0代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式的開發平台。通過可視化進行應用程式開發的方法,使具有不同經驗水準的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圖形化的使用者界面,使用拖拽元件和模型驅動的邏輯來建立網頁和移動應用程式。

從其介紹,我們就可以發現它的火爆其實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企業數字化趨勢明顯。不管在哪個行業,目前企業的“熱點新聞”,都是數字化轉型。從下圖2018年的一份Gartner的CEO調研表明,42%的CEO認為數字化是企業的核心或者提倡數字化優先戰略,而超過半數的CEO都計劃在2019年增加IT投資。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而低代碼在數字化時代大行其道的背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制造行業為例,制造企業發展曆史久遠,“傳統”和“複雜”是它的特性,但是工業網際網路勢在必行。那麼在制造企業IT環境和社會環境如此複雜,且這些傳統企業的人員數量和能力無法比對訴求的情況下,我們目前一些新的技術,比如5G、大資料、物聯網等,該如何融入到這些企業呢?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據IDC的一份調研,一個人要駕馭一門新技術,需要三年的時間。而對于整個制造企業,面對如此之多的新技術,所需要的時間恐怕更長。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或許答案就在彼得·德魯克的一句話中:企業永遠沒有足夠的優秀人才,......關鍵是讓凡人做非凡之事!

具體來說就是,解決現在企業面臨的人才的數量以及能力方面不能比對新的技術的出現,與業務快速轉型和業務效率提升需求的之間的沖突問題,唯一的突破點就是讓凡人做非凡的事。

而這正是隐藏在華為雲AppCube低代碼設計開發的理念和思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人月神話》(wrote by FrederickP.Brooks.Jr.)裡一個關于軟體工程師的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一頭巨獸,它不小心陷到了焦油坑裡,而上帝隻能看着它在焦油坑裡越掙紮陷得越深,最後死在焦油坑裡。

而軟體開發,其實和上述的故事是一樣的。軟體開發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目前實際的軟體開發成果,是紅色這條曲線。白色這條曲線,則是人員投入的工作量。而中間部分,就是他們的差距。目前軟體的複雜性以及業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變化越來越快,以及新技術的出現等等,太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就會導緻其中Gap的産生。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而低代碼開發平台的重點,就是讓不确定因子變成确定性因子。把簡單的事情讓開發人員去做,把複雜留給平台,是華為雲AppCube一緻努力的方向。

在有了低代碼開發之後,軟體開發模式将會迎來更大的變化。比如我們在做項目的時候,會在基線上面進行定制和擴充,case by case的去完成,研發人員苦不堪言。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而在未來,開發的模式将大大改變: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把基線分為成兩部分,平台作為底部支撐。就像前文所說,把複雜留給平台,在平台上建立新技術的接口,并封裝好;一些模闆以及可複制的經驗,我們稱之為“資産”。

随着可複制經驗的增多,平台的沉澱的能力越來越強,留給定制人員的門檻就會大大降低,工作量也會大大減少。

在這種模式下,我們會出現兩方人員:

一方就是現在的軟體開發人員,聚焦于可複制的經驗的積累,包括業務層面服務的抽象,可以做成相應的微服務放到平台裡面去。聚焦于業務、流程、設計等等。基于這種業務的設計和流程的設計,實作企業裡面核心的業務或者核心的流程及算法。

另外一方則是業務人員。随着業務的發展,對軟體人員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把這部分簡單的問題抽象出來,降低定制的東西門檻,讓不懂軟體開發的人員在平台就可以做相關定制工作,進而解決軟體産能的問題。

總而言之,讓有強軟體開發能力的人,聚焦于資産和平台,讓業務人員做相關定制化開發,共同完成企業效率提升和應用開發的改進。

資料時代的到來,給很多企業開發者帶來紅利的同時,也同時給他們帶來了挑戰,尤其是企業應用類開發者,比如說開發時間長,複用性低,且行業标準不規範等等難題。

針對目前企業數字化過程中的上述問題,或者說是針對企業應用開發難的問題以及複制難的問題,華為在這方面已經做了相當時間的沉澱,并且基于自身應用開發的經驗以及技術方面的積累,推出了一款叫應用魔方低代碼開發平台。

正如其名字說表達的意思,“魔方”,代表着應用的開發可以将不同場景不同複雜度不同需求的應用,像玩魔方一般開發出來。其主打的能力也是10分鐘之内就可以解決5種不同行業的應用開發的難題,具體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接下來具體講解!

在軟體應用方面,從剛開始的開發,0~1的開發以及0~1開發完之後,1到N的複制,行業内都有諸多方式,而華為雲在AppCube代碼開發平台沉澱了非常多的行業模闆。通過這些應用的模闆,企業開發者可以很快進行應用開發或者是直接基于已經完成0~1這種應用開發的模闆,很快實作自己應用的快速開發。

我們來通過實際操作來給示範一下AppCube的強大功能!

如前文所說,我們是有相當多的相關應用模闆,我們可以從應用模闆開始。首先,我們把這些現有的行業應用的模闆在這兒給大家簡單做一個介紹。

裝置維修管理系統是來自于企業的裝置維修應用的實踐。比如說有些園區裡面空調壞了,或者是有些其他的裝置壞了,面臨維修。一般是遇到這個問題的客戶打電話給客服人員;客服人員接收到後,建立一個維修的工單;維修的工單很快就會派給工程師,工程師上門維修完之後把整體的維修情況記錄然後進行閉環,通過客服人員回報給最終的客戶。以上就是裝置維修的應用場景,如下圖: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智慧煙感是基于一個園區的智慧煙感消防系統。智慧煙感提供了常見消防安全應用所涉及的設施管理、告警分析、告警預警等。在火災重點防範區域,如加油站、化工廠等,安裝煙感、攝像頭等裝置後,裝置對接物聯網裝置管理平台來實時上報煙霧濃度等資料。

智慧煙感應用接入物聯網裝置管理平台上報的裝置資料,監控裝置資料變化并進行處理分析後,對于超過門檻值的資料進行告警上報。

智慧煙感具體場景主要包含如下幾點:

1、煙感、攝像頭等裝置需要在“智慧煙感”應用側進行管理,例如新增裝置、删除裝置、設定裝置告警觸發器等。

2、上報裝置資料,例如煙感裝置會實時感應周圍環境的煙霧濃度,将煙霧值進行上報至物聯網裝置管理平台。

3、“智慧煙感”應用接入物聯網裝置管理平台上報的裝置資料,并進行處理分析,比如擷取煙霧值、查詢相關裝置資料、判斷是否産生告警等。

4、“智慧煙感”應用将告警展示在前端頁面,例如呈現裝置告警具體位置、告警資訊、視訊監控以及相關應急關聯操作等。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調查問卷是一組與産品、社會活動等有關的問題,或者說是一份以進行調查而編制的問題表格,又稱調查表。調研人員借助該調查表可對産品使用過程或社會活動過程進行準确、具體的測定,并應用社會學統計方法進行量的描述和分析,擷取所需要的調查資料。

調查問卷應用模闆的場景式調查開發者對AppCube使用回報的問卷内容。開發者可在此模闆上進行改造,快速自定義為自己産品的問卷調查内容。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除上述幾個經典的應用模闆之外,還有健康打卡應用開發模闆等為疫情而生的輕應用模闆及績效審批所用的績效評價應用開發模闆等。

經過簡單的開發應用模闆介紹,對華為雲AppCube低代碼平台有了一定的認知,我們接下來進行實操演練,來實際看看簡單易用的輕量應用是如何基于平台進行開發完成的。

1、登入到我們華為雲的首頁(https://www.huaweicloud.com/),進行登入或者注冊,并進行實名認證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2、進入AppCube産品服務頁(https://www.huaweicloud.com/product/appcube.html),點選“立即使用”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3、進入AppCube服務頁面,點選“進入開發環境”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4、進入低代碼開發平台面向開發的互動界面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5、以應用魔方開發“裝置維修管理”應用為例,點選“使用模闆”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6、建立輕應用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7、進入開發頁面後,點選“預覽”,可看到預覽效果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8、在此頁面,可以看到相關的一些功能,比如說“增加一個空調裝置”。點選“裝置管理”--“裝置清單”--“建立裝置”(右側),即可進行相關操作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9、再填寫相關資訊,儲存即可完成新增裝置操作: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10、同時,點選“裝置監控”,可以擷取裝置位置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11、假設此裝置出現故障,作為客服人員,即可在“工單管理”--“建立工單”,進行新增工單的任務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12、填寫相關内容字段并儲存送出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13、點選“我的工單”進行工單檢視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14、點選“所有工單”,點選“派單”操作進行派單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15、作為維修工程師,可以點選“維修處理”,領取工單,檢視工單相關詳情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16、點選“處理”,進行工單處理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17、維修完畢之後,再點選“處理”,即可進行“關單”動作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以上就是一個工單維修的閉環,可以輕松的在低代碼開發平台完成。

同時,對于一些固定的一些字段,可以進行定制化和自定義的修改。路徑為:

Equipment--Page--customName1223edit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進入頁面之後,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進行删改,點選儲存即可直接生成新的應用。

以上流程,2-3三分鐘内即可輕松完成,實作真正意義上的魔方式應用開發。

除了上述對于頁面定制化修改之外,還可以對整體的流程(flow)進行修改。

點選Equipment--Flow--customName,檢視目前應用流程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或者WorkOrder--Flow進行修改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對于行業應用開發來說,實際操作和輕應用開發大同小異。以原有的模闆“智慧煙感”為例,

點選“使用模闆”即可基于原有的模闆進行相關開發: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同樣點選“預覽”的小眼睛,即可檢視預覽頁面: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從預覽效果可以看出,該應用能夠監控園區裡面的一些裝置。如果是某些地方着火了,IoT裝置會監控到告警的裝置所在位置,并把裝置的資訊名稱進行上報,上報完成之後,系統會提示給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即可發起相關的處理,完成後置的處置流程。

其中,還可實作短信發送、應急告警、圖檔元件等多種功能。對于技術小白而言,其操作也是非常“無腦”,可以說,在10分鐘之内,一個技術小白也能實作至少5個行業應用的建立。那麼華為雲AppCube低代碼開發平台究竟是如何做到這麼易上手的呢?

定義:AppCube是全雲化的代碼編寫、重構、編譯、測試、釋出、上線的一站式開發和運作平台。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一般來說,要開發的應用需要包括三部分(如上圖):資料對象、邏輯編排和頁面編排。而在完成相關功能開發之後,系統會生成一些邏輯的文本代碼,這些代碼打包即可運作在底座平台。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在底座上正常的上線和運作所看到的一些相應的應用。

簡單來說,AppCube其實上就是一個程式開發的環境以及一個程式的運作平台。

深入研究,我們發現,華為雲AppCube的的底層的設計架構圖如下: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首先從中間紅色部分開始講解。可以看出,在此處,華為雲AppCube提供了“引擎”,作用是用來執行上文所說的編排産生的一些文本邏輯的代碼包。即,代碼包是跑在引擎上面的。而我們所說的代碼包,我們也成為了“中繼資料”。

總的來說,華為雲AppCube的設計思想是,由中繼資料驅動的低代碼開發平台。

接下來,是“內建對接工具”。AppCube提供了對第三方系統對接工具,諸如IoT、視訊雲和其他第三方系統等等。

另外,就是“營運運維平台”。營運運維平台可以保障第三方開發平台比較健壯的運作,進而能夠穩定的執行相應的程式。

一整套下來,作為開發者,其實需要關注的就更少了,隻需要在華為雲開通開發賬号,并且訂閱華為雲AppCube,即可開啟屬于自己的開發之旅。

那麼華為雲AppCube開發平台主要那些核心能力和特性呢?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從上圖可以看出,華為雲AppCube主要有5個關鍵能力:

零代碼:支援開發者在不用開發代碼的情況下,業務人員經過界面和流程的拖拽編排,即可完成應用的開發,進而解決業務人員不懂技術,技術人員不懂業務的沖突,快速建構企業應用;

低代碼:除了零代碼,華為雲AppCube也提供了低代碼能力。其主要面向軟體開發工程師的。軟體開發工程師基于低代碼平台提供的相應的編排能力,及複雜的邏輯可以實作相關應用的開發。減少代碼量,做大量編排,即可建構一些複雜的應用場景;

多屏多端:對于前面兩種方式開發的應用,在華為雲AppCube可以實作不同終端的釋出:PC端和手機端等。同時還提供了一種經驗可複制的能力,基于這種能力,可以在已經開發完成的模闆上,完成0到1的開發,解決相關場景的應用。開發人員基于模闆應用進行定制或者直接用。

資産中心:比如說有些資産,包括一些元件、界面、服務流程以及AP相關都可以進行複用。華為雲AppCube把可複制的經驗放在資産中心,讓開發者在資産中心拿到可以複用的東西。

線上開發,一鍵釋出:在開發環境裡面開發完之後,可以一鍵釋出到測試環境和運作環境,實作從開發、測試、上線以及運維的一站式釋出平台,進而讓開發效率得到大幅的提升。

開發人員基于零代碼開發或者低代碼開發,開發出來千行百業(智慧園區、智慧辦公、智慧城市等)的應用,使能開發者進行靈活開發。

華為雲AppCube更強大的功能在于,假設零代碼開發完之後,有些功能無法實作,可以将其交給軟體開發工程師,低代碼進行開發。零代碼和低代碼開發完全打通融合。

接下來,我們重點講解上面5點特性中的“低代碼”功能。

3年才能駕馭新技術,不如試試這個低代碼魔方

界面編排:基于界面編排功能,可以實作組建界面的拼裝和圖形化界面的設計

業務邏輯編排:在低代碼開發平台,可以進行邏輯的編排和設計,比如到銀行裡面轉一筆賬,需要有轉出和轉入兩個賬,那麼至少要進行平衡,此時就可以用邏輯編排實作。

資料模型建構:實作業務邏輯編排之後,會産生相關的業務資料。可以将資料儲存在資料庫裡。而資料庫的設計,在開發之時,即可針對性的進行模型的設計、建構以及最後的資料儲存。

BPM流程場景化編排:對于一些人為幹涉的流程,比如說審批流各方面的處理,可以基于BPM的能力,對相關業務流程的進行編排和設定。

基于以上4個重點的能力,華為雲AppCube可以支援企業快速實作應用的開發和優化,進而能夠節省人力成本,提高企業運轉效率。

用技術“打敗”技術痛點,一起來體驗華為雲AppCube吧~

點選關注,第一時間了解華為雲新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