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有個機器替身,大概是每個為《黑客帝國》而瘋狂的人的夢想吧!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你真的想要一個替身嗎?

想象一下:你在北京工作,公司總部在紐約。

你怎麼跟紐約總部溝通?可能是發郵件、開電話會議甚至視訊會議,對嗎?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這就是你在紐約總部的形象:一部越洋電話裡的一個聲音。沒有表情、沒有多餘的動作,甚至如果你和總部的戲精在電話裡吵起來了,他們可以随時關掉你的開關。

那麼,如果給你的機器替身安上一個身子,會不會有所改善呢?就是下面這樣的: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額……看起來好像有點簡陋。這麼一個帶螢幕和輪子的家夥能做什麼呢?

有了它,你就能“滾”到你同僚的辦公桌前,如果他們不回複你的郵件,“你”就站着不走,直到他們覺得不好意思為止。是不是很棒!

給你一個機器替身,你會有什麼反應?又會給你周圍的人和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這就是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心理學教授Leila Takayama和她的團隊在做的研究。

TED演講:如果你是個機器人會怎樣?

時長13分鐘

帶有中文字幕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除了堵在你同僚的辦公室門口,你能做的事還有很多!

比如,以某種身份列席公司大會: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有意思的是,加州的機器人學和心理學研究者發現,人們會留一定的私人空間給這些機器家夥。在會議進行過程中,同僚們會圍繞着你的機器替身,但是不會靠得太近,就好像你真的在會議室裡一樣。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機器和人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互動關系。不過,也會有不舒服的時候。

人們第一次看到這些機器人的時候,通常會有這樣的反應:“哇,看這些部件,這裡一定有一個相機”,然後開始戳你的臉。

有時,你的同僚們還會直接說“你的聲音太小了”,然後走過來把你替身的音量鍵調大一點。這樣會不會使你感到有點不舒服?就好像有人走過來說“我要把你的臉按大一點”一樣?

是以,機器人的加入會涉及一系列社交準則的重新制定。

還有,在機器代替你參加雞尾酒派對的時候,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看下面這張圖: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圖中,試用機器替身的哥們發現“我的替身太矮了!”

他原本身高有一米八,但是機器替身隻有一米六高。這讓他覺得非常不适應,因為他必須仰着頭和人對話。“大家好像都不怎麼看我!”,他抱怨。

研究發現,當同一個人使用同樣的機器替身,表達同樣的内容時,如果他們處在身高較高的機器人身體裡,他們的話會被認為更有說服力、更有參考價值。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這個世界不僅看臉還看身高 瑟瑟發抖

當你認真思考機器人技術時,你會發現我們并不是在重新創造人類,而更多的是在探索如何拓展我們自身。正如駕駛汽車相當于将我們的身體延伸到馬路上,我們使用的這些工具給我們帶來諸多驚喜。

比如,這些替身機器人沒有胳膊,是以用替身的同僚沒法玩撞球,但是他們卻能圍觀和起哄那些正在玩撞球的人,這對增強團隊凝聚力非常重要。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或者,你可以把辦公室的垃圾桶當足球踢來踢去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這波操作很6了

上面都是人類看機器的視角。如果我們轉換視角,看看正在操作機器的人,他們見到的畫面就是下面這樣: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非常像一個電子遊戲的場景。可能過于像了,以緻于正在操作機器的人們沒有意識到,畫面的另一端也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在一次讓一幫小孩子操作機器替身的實驗中,研究者發現,實驗很快演變成了“10分去擊中那邊那個男人!20分來擊中這個!”然後小朋友們的機器替身就會在走廊裡追逐這些人。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有沒有讓你想起《安德的遊戲》?

這也是人機互動的設計者應當承擔的責任:去幫助人們認識到他們的行為會在現實世界裡造成真實的後果,去建立一種責任感。

我們當然不想讓機器替身具有如此的破壞性,是以研究人員給機器替身們添加了障礙規避功能,用小型雷射測距儀來探測障礙物。這樣一來,如果有人想沖向一把椅子就不成了,機器替身會重新規劃一條路線。

但是也遇到了問題。研究人員發現,有些人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通過障礙測試課程。這是因為人類有一套重要的自我感覺次元。有些人有強烈的自我控制傾向,他們必須是自我命運的主宰,無法接受将自我掌控權移交給自動化的系統,是以他們會強烈地反抗這些自動化的系統。

在這些人的思維裡,“如果我想要撞擊那把椅子,我就一定要撞到那把椅子。”是以這套自動化的輔助系統會讓他們非常痛苦。

意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正在建立越來越自動化的世界,從自動駕駛、無人機、智能家居,到掃地機器人、鏟貓屎機器人。

TED演講:給你一個機器替身,會發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是的,真的有鏟貓屎機器人

不同人的自我次元會讓他們有不同的反應,我們永遠不能把人類都當做完全相同的均一體。我們的性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甚至在不同時刻我們的心情好壞也是不同的。這些都是人類與機器人互動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機器人技術永遠不僅僅是機械技術。機器人技術創造的未來讓我們能夠擴充我們自身,同時還要學習通過機器表達人類共有的天性和我們自身的個性。在感受過變得更矮、更高、更快、更慢,甚至是沒有雙臂之後,我們學會和他人感同身受,也對機器人産生了同理心。

探索有機器人參與的未來,人類會更加了解自己。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3-30

本文作者:文摘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