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獨中思考,在孤獨中成長。
兩個月前,我獨自一人進入這個新的環境,面對這個新環境,我對一切的一切充滿了憧憬。
以前從未離開過家的我,第一次離開爸媽,獨自來到學校。來到學校的第一天晚上,莫名的孤獨,恐慌奮勇而來,我體會到了孤獨的滋味。慢慢地開始步入正軌,開始新的課程,我逐漸地學着融入到這個新的環境中。
高中的課程跟我想象的大不相同,課堂上的聽講是遠遠不夠的。面對數學的函數圖象,曆史的年代記憶,我變得無從下手。有時候會想為什麼别人會,我卻不會,然後繼續鼓起勁置身于題海中。但最後得到的還是失望,面對若大的題海,我開始恐懼,不知所措;面對别人做題的得心應手,我開始煩燥,幾近絕望的邊緣;我與孤獨同行,與煩燥相随。
慢慢地我發現我還沒有适應高中的節奏,開始變得有些茫然。在孤獨中無可奈何,獨自一人漫步在校園内,看着紛紛落下的梧桐葉子,我的内心無盡孤獨,我難道就要這樣下去嗎?
我開始更加積極,積極地去做更多的題,即使太多不會,我也不會放棄。慢慢地我的生活節奏開始變快,周邊的人已和我的時間錯位。于是我又變成了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教室,一個人回宿舍。但是現在我不覺得孤獨有那麼可怕,一個人在孤獨中思考,在孤獨中成長。
閑暇之餘,我會獨自一人進入書籍的世界中,享受着隻有書籍的孤獨。
其實,人生往往有很多事要自己獨自承擔、面對。對于未來的路,要自己一個人走,要學着和孤獨并肩齊行。
校園裡的梧桐葉還在不停地飄落,整個校園彌漫着一種孤寂的氛圍,但是我的感覺不是無助的孤獨,而是獨自前行。
許多人都覺得孤獨很可怕。其實在某個方面,在孤獨中思考,會讓你了解得更透徹,在孤獨中成長,會讓你更快的成熟。
孤獨的人往往更感性,更成熟,對事物的見解更深刻。
在孤獨中收獲寂靜,在寂靜中收獲成長。
陶淵明的“心遠地自偏”正是展現了陶淵明心中的孤獨,與外界世俗相分離,有遠離世俗的心境。
孤獨會給人營造一個很靜的環境,孤獨會提升人的道德修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對世俗的喧器有一種淡泊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