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1、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史上最大分布式拒絕攻擊中斷各大網站服務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史上最大分布式拒絕攻擊中斷各大網站服務

<b>【小雲評論】</b>近期繼Krebs遭受了曆史上最大的665G DDoS攻擊之後,美國主要DNS服務提供商Dyn也未能幸免。據國外媒體報道,針對物聯網裝置的“僵屍網絡”疑似是發起本次DDoS攻擊的重要來源。網際網路骨幹服務Level 3 Communications公司首席安全官表示,被Mirai程式感染的全球裝置中,約有10%參與了本次DDoS攻擊。目前網際網路中約有60萬個物聯網裝置感染僵屍木馬,這些裝置如果同時發動攻擊,能夠輕松達到接近1T的攻擊流量,相當于國内一個省的總流量。Mirai木馬利用大量物聯網裝置存在弱密碼的弱點入侵并控制裝置以形成攻擊,木馬源代碼已經公布。拒絕服務攻擊是非對稱戰争的絕佳方式,攻擊成本低廉,防禦費用昂貴,超高流量攻擊已經遠遠超出普通企業的防禦能力。一方面必須建立物聯網絡安全标準,讓所有硬體生産商承擔相同責任,針對國内外弱密碼的物聯網裝置進行安全加強并全面監測,保護好“網際網路的心髒”國家DNS基礎設施;另一方面,政府與産業應深刻意識到,網際網路黑客團夥攻擊,已經更新為物聯網“全球攻防”的國家戰略挑戰,每一個人、裝置、企業、國家都會因技術不對稱被動或主動參與其中,扮演“攻擊者”和“受害者”,“網絡恐怖襲擊”已經在網際網路上打響,無人能夠置身事外。

2、Gartner釋出2017年十大戰略性科技趨勢 智能将無處不在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Gartner釋出2017年十大戰略性科技趨勢 智能将無處不在

<b>【小雲評論】</b>十大戰略性科技分析得出三個結論。第一,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分層,背景機器學習、中台智能應用、前端智能物品組成,自動駕駛汽車、聯網機器人、無人機編隊等技術正在加速從“單機智能”模式向“智能協同網”模式轉變;第二,虛拟現實、增強現實、會話系統重組資訊流、資金流、以及所有應用服務,讓萬物活躍起來,變革“人人互動”與“人機互動”方式;第三,新技術正在快速“雜交”,數字技術平台、區塊鍊和分布式賬本、網格式應用和服務架構、适應性安全架構、數字雙胞胎融合組成未來組織商業模式的基礎設施。

3、奧巴馬談人工智能:政府應加大基礎技術投資 開放公共資料 放寬監管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奧巴馬談人工智能:政府應加大基礎技術投資 開放公共資料 放寬監管

<b>【小雲評論】</b>目前,大衆在思考通過人工智能控制人類的想象力實驗,而網際網路企業則在醫藥、交通、能源、消費等行業利用專用人工智能創造經濟效益。本質上來說,我們沒有創造任何新物種,而是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強化人類自身的智能,是以在人工智能發展初期,政府應投資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開放公共資料集,幫助技術轉化為經濟效益,以寬松監管促進産業百花齊放。大部分投資10億美元的人工智能實驗室都屬于企業,50年前登月項目耗資占美國GDP的0.5%,相當于現在的800億美元,現在美國政府對前沿科技的基礎性投資落後于登月時代,美國将加大政府科技投資、安全投資。阿裡雲研究中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上周聯合釋出的《人工智能:未來制勝之道》研究報告也表述了類似觀點與論證,阿裡雲ET人工智能已經被應用于電商、金融、交通、送餐服務等多個市場領域,并産生實際收益。

4、谷歌與美國交通組織合作 打造16個新型智慧城市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谷歌與美國交通組織合作 打造16個新型智慧城市

<b>【小雲評論】</b>中美大城市交通路網每天伴随時間變化的複雜度,已經遠超過人類交通指揮官認知控制的邊界,是以才出現交通監管部門無解的堵車等民生問題,谷歌與阿裡雲都在嘗試利用城市級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能,改善城市交通。杭州的“城市大腦”采用阿裡雲ET人工智能技術,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作中的突發問題。城市大腦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資料化,連接配接散落在城市各個單元的資料資源,打通“神經網絡”。杭州5萬多路交通攝像頭、手機地圖、道路線圈記錄的車輛行駛速度和數量,公共汽車、計程車等運作資料,在阿裡雲上建構出“虛拟數字城市”算法模型,通過機器學習不斷疊代優化,城市大腦交通子產品在蕭山區市心路投入使用,通過智能調節紅綠燈,道路車輛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有11%的提升。IT時代是人類控制機器,DT時代是機器指引人類,這類智能交通指揮官正在中美多個城市中普及。

5、微軟上季度業績超預期 雲計算業務表現強勁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微軟上季度業績超預期 雲計算業務表現強勁

<b>【小雲評論】</b>雲計算服務商在前期連續數年投資巨大,技術服務領先者赢得大部分市場佔有率。美國企業級市場更加成熟,需求量與雲普及度領先中國3年,本季度微軟雲 Azure 收入增長116%,亞馬遜AWS上個季度同比增長31%,而阿裡雲則季度同比增長156%,全球3大雲服務商都在利用各自生态優勢開拓“混合雲”市場,在中美競争IaaS市場佔有率外,快速疊代PaaS服務,幫助本國所有軟體開發企業拓展行業SaaS盈利空間,雲計算是巨頭生态間的競争與合作,依靠規模為企業使用者提供高成本效益服務,中小型服務商将面臨優勝劣汰與整合并購。

6、特斯拉釋出完全自動駕駛系統 車載神經網比上一代快40倍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特斯拉釋出完全自動駕駛系統 車載神經網比上一代快40倍

<b>【小雲評論】</b>在與Mobileye分道揚镳之後,為應對多起自動駕駛事故,特斯拉依靠自主研發,幾乎重構了整套自動駕駛系統,并大量增加錄影機、超音波傳感器、探測雷達的備援度,避免極端情況下的“感覺盲區”,計算量随之升高,又配置了GPU和神經網絡算法,唯一缺少的是人類駕駛員、複雜路況、特殊天氣環境下的資料收集、算法調優、公路測試,當這一批新款特斯拉汽車銷量幾萬輛後,每天都會有更多資料回傳,驗證特斯拉神經網的算法模型,自動駕駛、電源管理已經成為特斯拉差別于傳統車廠的兩項核心競争力。

7、亞馬遜與VMware合作推出混合雲服務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亞馬遜與VMware合作推出混合雲服務

<b>【小雲評論】</b>市場大量企業需要混合雲解決方案,意味着公有雲服務商與私有雲産品供應商将進一步融合,就像亞馬遜AWS與VMware初步合作一樣。而伴随大量企業上雲,企業在租來的公有雲機器上運作虛拟機和其他軟體,是以主流傳統軟體服務商正在加速與公有雲服務商合作,據市場研究機構Garner研究資料顯示,全球公有雲支出預計将在2016年突破2040億美元,同比漲幅将高達16.5%。混合雲的一站式運維管理能力,對大型企業客戶具有吸引力,我們将看到更多網際網路雲服務商與傳統軟體廠商合作。

8、谷歌、IBM等巨頭聯手建立伺服器新标準OpenCAPI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谷歌、IBM等巨頭聯手建立伺服器新标準OpenCAPI

<b>【小雲評論】</b>網際網路級應用帶來海量資料處理挑戰,伺服器行業硬體設計面臨更新換代,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伺服器被網際網路公司采購,是以谷歌等巨頭具有重新定義伺服器标準的話語權,微處理器制造技術和設計水準的提升,高性能存儲技術的突破,将會從底層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伴随越來越多的全球企業在網際網路上開展業務,并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服務,海量資料處理正在成為行業雲端硬體的标準配置。由于伺服器量産推動邊際成本遞減,是以“開源硬體”會越來越多,加速淘汰現有性能受限的硬體配置。

9、全球首個量子計算機橋誕生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全球首個量子計算機橋誕生

<b>【小雲評論】</b>“量子計算機橋”就是量子計算機的區域網路,目前計算機科學已經重新進入了“矽時代”,基礎實體與材料科學正在觸發“新計算時代”,現有計算裝置需要花費數百萬年時間才能處理的資料,未來的量子裝置隻需要幾天就能完成,計算速度提升幾億倍,假設我們把這種量子計算機運用到監控領域,它可以瞬間在資料庫中掃描數以十億計的面孔,實時辨識出一個人的身份,還可以模拟複雜的化學反應,破解目前全球所有的密碼與加密工具。量子計算機雖然研發周期漫長,但突破後會徹底颠覆“摩爾定律”,像大型機一樣,人類的經濟、社會、科研、戰争都将進入新紀元。

10、歐洲資料安全法将IP位址定義為個人資料

雲栖科技評論第11期:美國遭遇“網際網路9·11襲擊”

歐洲資料安全法将IP位址定義為個人資料

<b>【小雲評論】</b>歐洲法院是歐盟最高法院,本次将IP位址納入個人資料的範疇對于企業的直接影響是包含使用者IP位址的日志等資料将不能離開歐洲,這意味着,未來在歐洲開通服務的網際網路企業,凡涉及使用者IP位址的資料,都需要在歐洲範圍内處理。目前我國網絡安全法草案二審尚在征集意見當中,IP位址是否有可能也納入到個人資料定義中,尚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