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聲啼哭,到第一次開口說話,再到我們慢慢“發芽”逐漸長大,有雙手便一直小心翼翼的把我們保護。愛相随,情相依,這便是媽媽,默默付出的媽媽!
雖然我們都深切懂得最愛自己的人是媽媽,雖然我們都想為她做些什麼,雖然每種愛的展現方式都不一樣,但是愛真的需要勇氣,表達愛更需要勇氣。不得不說因為羞澀,叛逆的我們錯過了太多,太多,太多………。
或許能夠表達愛的方式很多很多,隻要我們用心,哪怕是細微的改變,媽媽便會感到十分開心。我是一個不太聽話的孩子,任性成為習慣,但經曆一些事之後,自己也開始慢慢改變。
媽媽因病住院,爸一直在醫院照顧媽媽,周日放假我去看望媽媽,那已是她摘除子宮的第五天,也是滴水未進的第五天,爸爸坐在走廊座椅上等待我的到來。他抽着煙,神情嚴肅,從未見過如此消沉的爸爸。我心裡莫名的不安。
“進去吧,别哭!你媽心疼!”低悶的聲音伴随着煙霧一齊飄來,我受不了如此濃烈的味道,嗯了一聲便走進了病房!
病房很安靜,還有陽光透過窗台反射在藍白色的病房内,隻因這是病房,是以沒有什麼心情欣賞,尤其是,看到側卧在床虛弱不堪的媽媽。她閉着眼,但臉上仍有痛苦神情,面色焦黃,好像瘦了不少,聽到有聲音,媽媽很費力的睜開眼,看到是我,便微笑,隻是這微笑卻無法遮掩蒼白的神色和劇烈的疼痛,眼前媽媽的眼神已沒有了之前的神韻,充滿着哀傷,靠病床的支撐才艱難的坐了起來,媽媽揮手示意讓我坐在她身旁。她拉着我的手,沒有一點力氣,真的瘦了很多。她聲音嘶啞,說話斷斷續續,但還是關心我的近期生活。“媽媽住院錯過了你的生日……”一句話,使我不知所措,戳到了我的淚點,我怕媽媽情緒激動,便離開病房,其實轉身的時候淚就已經滑落,心裡撕痛:媽媽,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雖然我會和媽媽争吵,發脾氣,無理取鬧,但我怕媽媽離開我,我愛媽媽。感覺這件事讓我突然長大了。我在開始改變,開始體諒媽媽,我笨拙的學習着所有的家務,雖然沒有人這樣要求我。我每次都搶過媽媽手裡的活,說:“媽媽放着吧,我來!”媽媽自然搶不過我,但每次媽媽都會心的笑笑。在旁邊看着我的改變。
我開始涉足于廚房,幫媽媽切菜。偷學媽媽的廚藝。有一天背着媽媽在廚房“作戰”并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急忙中出亂,不小心切到了手。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不知名的調料放入鍋中。賣相挺好,我便等待着媽媽的歸來。回到家中的媽媽有些疲憊,我端過我炒的菜說:“媽媽,吃飯吧!”她先是一驚,然後微笑,接過我手中的筷子開始品嘗,但随着飯菜的吞咽,有兩行眼淚從媽媽的眼角流出,我有些慌張:“媽媽,怎麼了?不好吃嗎?不好吃您也别哭啊!”媽媽把我拉到身邊,說:“不是不好吃,好吃!月月啊,你長大了!”我将受傷的手放在背後,對着媽媽微笑,我想媽媽感歎的應該是自己頑皮的孩子終于有所改變了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為人子女的悲哀。當我們長大的同時,時光也在讓她變老,媽媽用銀絲皺紋換來我們的青春煥發,莫等失去之後再言珍惜。我們應适時的為夢想拼搏一下,好好活着讓媽媽寬心。
心懷感恩便是最好的孝心,這份心願雖小卻依然能在親情的大海裡揚起風帆,依然能夠感動母親這片天。